北京時間5月9日,據《檢察日報》報道,自2020年起,被稱為“跑圈第一騙”的“00后”男子林某利用馬拉松參賽資格、配速員資格和耳機測評等名義在多地實施詐騙。2024年4月,在14名北京大學學生聯合報案下,林某在浙江杭州被抓獲,同年10月31日,經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林某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2024年4月11日,北京大學在讀的小敏在學校中長跑微信群中,看到一位同學轉發的某品牌耳機測評活動,隨即通過該同學添加了林某的微信。林某稱,該耳機測評活動并不收費,但需要先繳納1099元押金,在測評結束后會退回押金并贈送耳機。小敏信以為真,把押金轉給了林某。隨后林某又向小敏介紹,當前秦皇島和蘭州的馬拉松配速員都缺額,他可以幫小敏報名,但同樣要先交699元和899元作為配速員免費裝備的押金。
林某所說的“配速員”又被稱為“兔子”,跑馬拉松的經驗豐富,控制速度和節奏能力強。在馬拉松賽事中,配速員一般會統一著裝,身上帶著配速氣球,以穩定的配速帶領相同速段的選手一起奔跑,作為選手們的參照物。配速員是參賽者(大多數不參加成績排名)、志愿者,更是選手的“移動計時器”。擔任配速員通常可以享受免費賽事名額、組委會提供的高質量的裝備及食宿福利等,這些對于跑者而言有著很大吸引力。
出于對“圈里人”的信任,小敏絲毫沒有懷疑,轉賬并提供了自己的個人信息。然而,小敏一直沒有收到耳機,也沒有收到馬拉松組委會官方的配速員入選通知。林某始終以貨運不通暢等理由搪塞,后來直接不回復消息。小敏察覺不對勁,于是向耳機品牌方和馬拉松組委會確認,卻得到“從未組織此測評活動”“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招募配速員”的答復。小敏在與多位同學溝通后,發現同時間段竟有14名同學有相似經歷。于是在4月21日,幾位同學整理了大家的轉賬憑證、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一同前往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報案。
兩天后,4月23日,警方在浙江省杭州市將嫌疑人林某抓獲。2024年7月,案件被移送至海淀區檢察院審查起訴。面對本案多人遭遇小額詐騙的調查取證難題,海淀區檢察院及時介入,聯合公安機關對被害人的受騙金額進行逐一核實。
經查,配速員資格、耳機和跑鞋的測評渠道,完全是林某的虛構,騙取的押金全部被林某用于吃喝玩樂。林某只給這批受害人寄過一雙自己使用過的二手跑鞋(因尺碼不合被受害人退回)和一副自購耳機。2024年4月至案發,林某在微信朋友圈發送報名馬拉松配速員以及耳機測試員等虛假消息,騙取小敏等14名大學生共計33864元。
此外,2023年11月,林某自稱杭州馬拉松賽事招商負責人,通過其他賽事公司員工推送,添加了無錫馬拉松賽事贊助商員工呂先生的微信,并在之后與呂先生就產品推廣業務進行往來。2024年1月,林某謊稱自己手中有多個無錫、武漢馬拉松賽事的參賽名額,可以賣給呂先生。呂先生先后轉賬85500元給林某,向他購買共計50個名額。轉賬后,呂先生多次催促,甚至線下與林某見面商討名額購買事宜,但林某始終推脫,未提供名額。2024年3月,呂先生在網上看到了眾多網友對林某的曝光,于是前往當地派出所報案。此案在移送至海淀區檢察院后,與小敏等人被詐騙案并案處理。
經審查,2023年11月至2024年間,犯罪嫌疑人林某虛構自己具有給他人辦理馬拉松配速員、進行耳機內測等資格,并虛構了報名需要繳納押金的事實,共騙取多名被害人11萬余元。檢察機關認為,林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2024年10月31日,經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