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石晟綺 徐曉磊
今年,濟南市中心城區(qū)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和城市內澇治理項目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隨著汛期臨近,項目現(xiàn)場正緊鑼密鼓地推進施工,全力推進城市排水“脈絡”改造煥新。
改善排水管網短板
兼顧城市生態(tài)與安全
5月6日早上7點,中建八局雨污分流項目八分部項目負責人張在云開始了項目現(xiàn)場的巡檢工作。“五一”假期剛過,張在云要對片區(qū)的多個現(xiàn)場進行例行檢查,確保項目安全復工。
隨著濟南城市面積和人口不斷增加,市政基礎設施壓力與日俱增,部分建設年代較早的排水系統(tǒng)因長期“勞作”已傷痕累累,老舊、破損、雨污混流等問題不僅會造成水體黑臭、污水冒溢等問題,汛期時遇到強降雨,還會形成城市積水內澇。因此,為保障城市正常運行,濟南在2023年啟動實施中心城區(qū)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和城市內澇治理工程。張在云所在的八分部主要負責臘山河與興濟河排水分區(qū)中19平方公里區(qū)域的施工工作。
“我們的工作內容主要包含道路積水點改造、主干道修復、管線清淤檢測修復、道路混接點改造等內容。”張在云介紹,雨污分流是指將雨水和污水分開,各用一條管渠輸送。其中,污水通過污水管網收集,全部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雨水則經雨水管道排入河道水體。如果雨污混接,不僅會使污水隨雨水管道直接排入自然水體中,對水體和環(huán)境造成污染;還會讓雨水占用污水的流水空間,使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不堪重負,出現(xiàn)污水井頂冒外溢。
排水管道經過改造提升后,雨水、污水“各行其道”,清潔的雨水可以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有助于減少城市內澇的發(fā)生;污水則得到集中處理,有效降低對水環(huán)境的污染。
“排水管網的改造升級也許不像很多工程能夠立竿見影地看到效果,卻直接關系著整座城市的生態(tài)與安全。”張在云介紹,自2023年以來,八分部所在片區(qū)已完成新建雨水管道約7.5萬米,新建污水管道約6.5萬米,市政管道清淤檢測修復約22萬米,“這是一項‘里子’工作,也是一個長期項目”。
“毛細血管”錯綜復雜
改造需要“面面俱到”
在南辛莊西路城市排水設施提升改造現(xiàn)場,施工人員正在溝槽內緊張有序地開展作業(yè)。該路段所在的七賢莊片區(qū)由于雨水設施建設年代久遠、標準偏低,每逢強降雨時常出現(xiàn)積水問題。“此路段老舊的雨水箱涵還存在著雨污混接情況,經過前期的規(guī)劃設計,需要通過將4米寬的雨水箱涵拓寬至8米,并鋪設相關排水管道,提高道路行洪能力。”張在云介紹。
然而,這項看似簡單的規(guī)劃背后卻存在著巨大的工作量。“錯綜復雜的地下‘毛細血管’可以說是千頭萬緒,‘雨污分流’不僅僅是再鋪一條管道這么簡單。”張在云介紹,在某一路段施工前,設計單位要確定路段有多少管道、電纜,進行合理規(guī)劃。
“施工過程中,我們也要與十多個部門進行溝通協(xié)商,手機里的微信工作群更是數(shù)不過來。”張在云說,在該路段對原有的熱力管道、給水管道和燃氣管道完成改遷工作后,雨水箱涵和管道鋪設的工作才能實施,“由于前期工作的復雜性,市民可能會感覺施工工期很長,我們也針對不同的施工類型設計了相應的道路通行方案,并盡可能地提高施工效率,縮短‘陣痛期’,盡快‘還路于民’”。
“往年下大雨時,周邊道路有時就會出現(xiàn)積水的情況,不管是開車還是騎電動車,路都不好走。”七賢莊附近居民陳先生表示,“盡管目前施工會對交通造成一定的影響,但為了提升道路排水能力,緩解該區(qū)域的積水問題,大家都還是很支持的”。
“微創(chuàng)手術”提高效率
減少開挖路面的交通影響
“排水設施提升改造,不僅涉及新管網的敷設,還要對老‘血管’日益嚴重的‘血栓’問題進行治理。”午后,張在云來到魏華北街的排水管道清淤現(xiàn)場時,中建八局雨污分流項目八分部專業(yè)工程師孫照青正帶領6人作業(yè)組開展節(jié)后首次清淤工作。
“雨污排水管道對一座城市來說至關重要,我們要趕在汛期到來之前,為地下管網做一次大型的清淤‘手術’。”作業(yè)人員撬開雨水井蓋,待手中的氣體檢測儀數(shù)據(jù)顯示符合標準后,CCTV檢測機器人隨即潛入地下。透過作業(yè)人員手中的平板電腦屏幕,管道內的垃圾、枯葉和淤泥清晰可見,這臺四輪“機器狗”正以0.2米/秒的速度掃描著城市“血管”的病灶。
“過去管道清淤修復需要人工下井作業(yè)甚至開挖路面,不僅工期長,還影響市民出行。現(xiàn)在面對復雜的管網,我們已基本實現(xiàn)'非開挖'作業(yè)。”孫照青介紹,根據(jù)機器人傳回的影像,作業(yè)人員先用高壓水槍沖散淤積物,再用吸污車清理,“如果遇到較大的石塊或建筑垃圾等堵塞物,工作人員再佩戴長管呼吸器下井進行清理”。
“除了清淤,機器人還能將管道受損、破裂的情況和數(shù)據(jù)準確地記錄下來。”孫照青指著屏幕說,這些受損的管道會導致污水、雨水的泄漏。在相鄰作業(yè)點,作業(yè)人員將浸透修補劑的玻璃纖維布裹在可膨脹氣囊上,精準送入管道內的破損點。隨著氣囊不斷加壓,這道特制“創(chuàng)可貼”被牢牢壓在管壁裂縫處,一小時后便可固化成型,大大提高了管道修復的效率。
傍晚,魏華北街的雨水井蓋重新閉合,車流碾過煥然一新的管道上方。“今年是濟南雨污分流和內澇治理的‘沖刺年’,隨著6月汛期臨近,我們將全力推進施工進度,持續(xù)解決城市內澇、污水溢流、水體異味等生態(tài)頑疾,為河道生態(tài)修復、引水補源及景觀提升奠定基礎。"張在云說。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