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禍水=門把手誤車,我覺得這是一個道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發生重大車禍,車身遭到擠壓變形,車輛A、B柱斷裂,請問,什么樣的門把手能打開?
粗略估算,關于汽車門把手的專利累計達976項。
最新數據顯示,
比亞迪:2024年9月申請了涉及車門外把手觸發結構的發明專利;
長城汽車:2025年4月獲得車門外把手鈑金安裝結構的實用新型專利;
長安汽車:2025年1月獲得“門板內拉手”外觀設計專利;
寧波銘輝:2025年1月取得汽車車門拉手固定結構的實用新型專利。
汽車門把手這一微不足道的配件,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重新被重點關注。那么,門把手應該怎么設計,或者在發生事故后應該具備怎樣的機械素質。
目前,大多數新能源汽車采用的是隱藏式門把手或者半隱藏式門把手。由于新能源汽車與生俱來的大馬力,以及尚未完全解決的電池起火問題,交通事故頻發,大家最終把目光聚焦在了門把手問題上。
發生碰撞事故后,第一個問題是,門把手為什么彈不開。既然從車外打不開,為什么不去從車內尋找機械開關。
還有就是車企發布新車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的提問,為什么要采用隱藏式門把手。
諸如此類的疑問,一直存在。
早在1952年,奔馳就采用了隱藏式門把手,是豪華的象征。不過,少有跟風。
直到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崛起,隱藏式門把手幾乎是每一款新車的標配。而且大有引領行業審美的趨勢,比如新款寶馬X3(參數丨圖片),以及即將換代的全新奧迪Q5L,反倒是第一個使用隱藏式門時候的奔馳,遲遲不見動靜。
其實,很多商用車很早就使用了隱藏式門把手,比如輕卡、半掛等大型運輸車輛。
那么,問題來了,一個小小的門把手能夠成為新能源汽車解決安全隱患的關鍵嗎?
我認為是不能的,新能源汽車要解決的是電池問題,還是要回歸到碰撞不起火,并保證線路不短路。不能只停留在實驗室內,不能說一上路,稍微碰一下底盤,就起火了。
關于車輛碰撞起火,車門無法打開而導致的嚴重事故,小米SU7不是第一個,當然,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在2022年,雷克薩斯LM 300h在高速行駛時,與隔離墩碰撞后起火。路人無法從車外打開車門,3人被困車內,1人死亡。
所以說,汽車行業發展了一百多年,門把手的設計算是達到了巔峰,可以說是目前最新、最合理、最安全的設計了。
從結果倒推原因的話,燃油車碰撞起火,為何沒人會在意門把手。所以說,門把手不是新能源汽車的破局點,三電系統才是,動力電池又是重中之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