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5月9日電 (任麗娜)科技解鎖田野新動能。從填補中國無黑小麥的歷史空白,到科技創新培育出一系列黑小麥品種,從實驗室到農田,從加工鏈到餐桌,山西一粒優質黑小麥,如何實現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鏈條向新提質的蛻變?
小麥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而山西是面食大省。日常食用的小麥以白粒為主,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特種小麥創始人孫善澄研究員通過遠緣雜交和復合雜交的方法創制了一系列黑小麥品種,選育的黑小麥76號是中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黑小麥品種,填補了中國黑色食品中沒黑小麥的歷史空白。
9日,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特種小麥團隊負責人崔磊表示,我國開展優質小麥育種接近40余年,該團隊以黑小麥為突破口,通過階梯式雜交,歷時20年培育出黑小麥,實現了黑小麥育種領域的突破。
據介紹,黑小麥76號的蛋白質、鈣、硒、鐵和鋅的含量遠遠高于普通小麥的含量,其中黑小麥76號粗蛋白達到20.5%,遠高于普通小麥通常為10%-15%的粗蛋白含量,含硒量是普通小麥的1倍至3倍,其高營養、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受到了國內外的科研單位和育種公司的關注。
為了讓更多農民、企業與消費者共同受益,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特種小麥團隊逐漸探索出“種植合作社+糧食貿易企業+深加工企業”相結合的產業化模式,對接產業鏈各環節的需求,將更好的黑小麥產品,從田間地頭送上老百姓的餐桌。
一粒黑小麥的華麗蛻變。任麗娜 攝
為此,山西龍麥酒業公司聯合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特種小麥團隊,選用黑小麥76號,采用傳統清香工藝,經過專業名師十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終于研發出國內首款黑小麥清香白酒,取名龍麥酒,相比單純使用高粱、大麥、豌豆的白酒,將黑小麥76號作為原糧釀造的龍麥酒,則更增添了麥香的綿密和健康營養成分。
除了黑小麥76號,在實驗室里,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特種小麥團隊對黑小麥的基因進行了更深入的解碼和分析,試圖找到讓其品質變得更優異的秘密。
如今,在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特種小麥團隊持續的努力下,先后選育出冬黑1號、冬黑10號、太黑1號等系列黑小麥品種,粗蛋白含量達到18%-20%,不僅營養豐富,還能發展特色休閑觀光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
截至目前,山西黑小麥攜帶著極高的蛋白質、礦物元素和生物黃酮走進了人們的飲食。利用山西黑小麥作主要原料進行深加工,目前已加工出多種特色農產品,例如山西特色的炒琪、石磨黑小麥面粉、黑小麥掛面、黑小麥調味品醋、醬油等。
臨汾浮山有禮農業發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玉娟表示,該公司以“企業+農戶”的形式,助農興農,在浮山縣種植黑小麥面積上千畝,帶動農戶400余戶。
崔磊表示,目前黑小麥種植涉及山西運城、臨汾、晉中,長治、忻州、朔州等地,不僅帶動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增收,也激活了酒業、面粉、烘焙、調味等農產業加工企業發展,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王創云介紹麥田“黑科技”產品。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王創云稱,一顆不起眼的黑小麥種子,承載著千年的希望與夢想,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蛻變之旅。從沉睡于大地的懷抱,到沐浴在科研的光芒下,它是山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