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從1945年到1949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推翻國民黨統治、建立新中國打的一場硬仗。這場戰爭里,我軍出了無數英雄,但也有不少將領倒在了勝利前夕。
盧冬生、謝祥軍、張元壽、朱瑞和韓聯生。他們在戰爭中犧牲,沒能趕上1955年的授銜儀式。如果他們活下來,會拿到啥軍銜?
解放戰爭是抗戰勝利后,我軍跟國民黨軍隊正面硬剛的一場大戰。從1945年日本投降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整整四年,仗打得異常慘烈。我軍從東北到華南,從農村到城市,一步步把國民黨勢力趕出了大陸。
這期間,涌現出無數英勇的將領,但也有很多人沒等到勝利那天就犧牲了。咱們今天說的這五位,都是高級將領,他們的死對部隊是重大損失,但他們的貢獻也為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盧冬生,1908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一個窮苦農民家。早年他給陳賡家放過牛,受陳賡影響走上了革命路。1927年,他參加了南昌起義,后來跟著起義軍南征北戰。
長征時,他當過紅二軍團第四師師長,帶兵搶渡金沙江,硬仗沒少打。抗戰后期,他被派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1942年回國。
1945年,他當上了東北人民自治軍松江軍區司令員,負責哈爾濱一帶的安全工作。這可是個大軍區級的職務,地位不低。
可惜,1945年11月16日,他在哈爾濱街頭碰上兩個搶劫的蘇聯士兵,想上前制止,結果被槍殺了,時年37歲。這事挺憋屈,一個身經百戰的將領,竟然死得這么意外。但他的資歷和職務,放到解放戰爭后期,絕對是重量級人物。
謝祥軍,1914年出生在湖北大悟。1930年他加入紅軍,次年入黨。長征時,他在紅四方面軍干過師長,抗戰時又在新四軍當過抗大分校校長,培養了不少干部。
到了1946年,他升任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這縱隊是個軍級單位,打仗沖在前面。他帶兵參加過蘇中戰役,戰績不錯。
1946年10月25日,漣水保衛戰打得正激烈,他在前線指揮,結果被國民黨狙擊手一槍撂倒,年僅32歲。他的犧牲讓部隊損失了一員猛將,但也激起了戰友們的斗志,漣水最終守住了。
張元壽,1913年出生在福建永定一個貧農家庭。1928年,他跟著鄧子恢鬧革命,次年入了共青團,1930年加入紅軍。長征時,他在中革軍委總供給部干審計,管物資分配。
抗戰時,他在新四軍搞后勤,建過上海到寧波的交通網,保障醫藥供應。解放戰爭時,他當上了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主抓后勤保障,干得特別出色。
1947年3月,他在山東張店附近視察戰場,想收集國民黨丟下的武器,結果碰上敵機空襲,被彈片擊中,犧牲時34歲。他的死讓華東野戰軍的后勤工作受了影響,但之前打下的基礎幫部隊撐過了后面的硬仗。
朱瑞,1905年出生在江蘇宿遷。1925年,他去蘇聯學炮兵技術,1930年回國后在紅軍干政治工作。抗戰時,他開始建八路軍的炮兵部隊,修了700多門炮,還弄了幾十輛坦克和汽車。
1945年,他當了延安炮兵學校代校長,毛主席夸他是“中國炮兵元帥”。1948年,他升任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管著大軍區的炮兵力量。
同年10月1日,遼沈戰役打義縣時,他去檢查繳獲的炮,結果踩了地雷,當場犧牲,43歲。他的死是我軍在解放戰爭里損失的最高級別將領之一,炮兵建設也因此受了不小打擊。
韓聯生,1907年出生在湖南湘潭。1930年入黨,加入紅軍,擅長修路架橋、搞爆破。長征時,他幫部隊過了不少天險。
抗戰時,他在新四軍工程部隊干活,表現突出。到了1948年,他當上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參謀長,負責攻堅任務,還研究“飛行爆破”技術,想突破敵人的防線。
可惜,12月11日,淮海戰役期間,他在試驗爆破技術時出了意外,被炸死的碎片擊中,41歲就沒了。他的犧牲讓工程兵部隊少了個頂梁柱,但他的思路后來被戰友們發揚光大。
1955年,新中國搞了第一次授銜儀式,一共評了1048個將領,包括10個元帥、10個大將、55個上將、175個中將和798個少將。軍銜咋評?主要看三點:革命資歷、職務高低和戰功大小。
參加過長征、抗戰、解放戰爭的,資歷老,容易評高。職務上,大軍區司令員、野戰軍參謀長這種高級崗位,一般是上將或大將。軍級干部,像縱隊司令員這種,通常拿中將。咱們就根據這些標準,推測這五位將領如果活著,能評上啥軍銜。
盧冬生死的時候是松江軍區司令員,這可是大軍區級別的職務。他從南昌起義打到長征,又去蘇聯學了軍事,資歷硬得不行。
解放戰爭后期,東北軍區的高級將領,像蕭克、楊得志,都是上將。盧冬生干的活不比他們差,戰功也扎實。要是活到1955年,上將基本是板上釘釘。
謝祥軍犧牲前是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縱隊是個軍級單位。他長征、抗戰都參加過,履歷不差。華東野戰軍的縱隊司令員,像宋時輪拿了中將,少數像許世友評了上將。謝祥軍的職務和貢獻,跟中將挺匹配,評不上大將,但中將問題不大。
張元壽是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管后勤,級別算軍級或副軍級。他從蘇區干到解放戰爭,陳毅和粟裕都夸他后勤搞得好。類似職務的,像李聚奎評了上將,但副參謀長多是中將,比如韓先楚。張元壽的資歷和功勞,評中將肯定沒問題,上將也有可能,看評委咋掂量了。
朱瑞是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大軍區級崗位。他建了我軍的炮兵體系,毛主席都點名表揚。東北軍區的高級將領,像黃克誠是大將,炮兵司令員李水清后來是中將。朱瑞的貢獻太獨特,職務又高,上將起步沒懸念,要是評功勞突出,大將也不是沒戲。
韓聯生是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參謀長,軍級干部。他在工程兵領域干得漂亮,長征和抗戰也都有份。類似崗位的,像陳士榘拿了上將,但參謀長多是中將,比如張震。韓聯生的資歷和職務,中將最穩,上將得看運氣。
這五位將領的犧牲,雖然沒改變解放戰爭勝利的大局,但對部隊的局部影響不小。盧冬生死了,東北軍區少了個能打的司令,幸好后續紀律管嚴了,沒再出亂子。
謝祥軍走了,漣水守軍拼了命守陣地,保住了蘇中解放區。張元壽沒了,華東野戰軍后勤壓力大了,但之前的基礎撐住了。
朱瑞犧牲,炮兵建設慢了半拍,可培養的人才后來派上大用場。韓聯生一死,工程兵技術差點斷了線,幸好戰友接著干。
他們的貢獻不只是打仗,還激勵了部隊士氣。新中國成立后,他們的名字刻在烈士陵園的碑上,家鄉也修了紀念館。后人提起他們,總會感慨:要是活下來,肯定是大將上將的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