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7日凌晨,印度軍方發動代號為“朱砂行動”的軍事打擊,南亞次大陸局勢瞬間被點燃,在隨后的48小時里,印巴雙方陷入了高強度對抗之中,沖突不僅沒有緩和跡象,反而隨著時間推移愈發激烈。
在這48小時內,印巴雙方在多個區域展開激戰,無人機在沖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雙方交鋒的新焦點。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消息顯示,自印度發起“朱砂行動”以來,截至目前,巴方已擊落超25架印方“哈洛普”(Harop)無人機,在多個地區持續發現并回收相關殘骸。而印度方面也宣稱攔截了多架來自巴基斯坦的無人機,雙方圍繞無人機攻防展開激烈較量。除無人機外,雙方戰機也在空中展開博弈。巴基斯坦稱在反擊中擊落5架印度戰機,其中包括3架“陣風”戰斗機,印度雖未對“陣風”被擊落一事明確回應,但強調自身防空系統攔截了巴方導彈與飛行器。
印度總理莫迪在8日召開政府部長會議,這是沖突后其首次公開發聲。莫迪稱國家處于“敏感時期”,敦促各部門“持續保持警惕”并“保持清晰溝通”,強調各部門和機構需“無縫協作”。印度國防部長辛格8日明確表示,當前印度針對巴基斯坦目標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強調印度不希望局勢升級,但如果巴基斯坦采取行動,印度不會退縮。
巴基斯坦方面態度同樣堅決,外交部7日發表聲明,面對印度的侵略,巴基斯坦政府、武裝部隊和人民團結一致,將堅定保護和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總理夏巴茲?謝里夫重申國家安全不容妥協的底線,主持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時授權軍方“自主選擇時間、地點及方式”進行反擊,并保留“進一步升級”的權利。
此次沖突中,武器裝備性能對比備受關注。巴基斯坦戰機裝配的中國制PL-15型導彈,射程達200至300公里,有源電子掃描列陣雷達系統能夠探測170公里外的目標,在120公里外進行跟蹤。相比之下,印度空軍“陣風”戰機配備的多普勒雷達,鎖定范圍僅為60公里,武器裝備上的差異一定程度影響了戰場態勢。
地緣政治因素也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爭議是沖突根源,此次“朱砂行動”使這一爭議進一步激化。國際社會對此反應不一,美國雖呼吁沖突平息,但立場模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譴責針對平民的襲擊,卻未明確責任方。在印巴雙方強硬態度下,未來局勢充滿不確定性,若沖突持續升級,不僅將給兩國帶來巨大損失,也將使南亞地區安全局勢陷入更深危機,而國際社會的斡旋能否發揮作用,目前仍有待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