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五月初的杭州,剛過立夏,已是滿目翠綠。
我循著導航來到曙光路184號的一座白色建筑前,這里距離曲院風荷僅三百多米,步行僅需4分鐘。
這座“小白樓”全名「閱見曙光」文化會客廳,由西湖區(qū)文化館改建而成。一些被996掏空的年輕人,都喜歡來這里補充生命力。
在百年銀杏下
遇見書籍與文化的溫度
推開玻璃門,右手邊的展廳里陳列著一些書籍,收錄于 「100人,100本書」100本作家學者首選推薦書單 中。
穿過展廳就能看到小樓中間的下沉廣場,院子里一株高大的銀杏樹已有百歲,亭亭如蓋,給人以安安穩(wěn)穩(wěn)的愜意。
沿著天井四周的走廊走一圈,逛逛 「書生有杏」湖上鄉(xiāng)集 ,這里正上演著城市與鄉(xiāng)野的對話。
景德鎮(zhèn)的瓷器、秦嶺的鹿茸菇、瓶窯的香囊……在杭城的西子湖畔完成了奇妙的邂逅。
轉身步入 鄭培凱書法作品展 。
《西湖夢尋》的墨跡在宣紙上流淌;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弘一法師的“華枝春滿”并置,策展人用枯筆飛白演繹張岱筆下“湖心亭看雪”的孤寂,又在濃墨重彩中再現白居易“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爛漫。
占據一層核心位置的 曉風書屋 ,延續(xù)著杭州人對紙質閱讀的深情——從1996年體育場路總店到如今融入復合空間的蛻變,它依然保留著“書架間能遇見余華簽名本”的驚喜。
坐在面向曲院風荷的臨窗位置。窗外是無邊的綠意,玻璃上倒映著書架間游走的年輕人,恍惚間竟分不清是書頁里的西湖,還是現實中的光影。
書店沿街的方向混合著咖啡香與油墨味的特殊氣息,那里是麗水松陽的民宿「飛蔦集」開設的 「樢咖啡」 ,可以喝到加入松陽紅糖的特調咖啡。
穿越時空
西湖美學巡禮
沿著旋轉樓梯登上二層,一場展覽正無聲訴說著西湖的千年風流。
在 《如是澹觀,西湖倩景》特展 中,民國攝影家郭錫麒1947年的銀鹽底片,將雷峰塔殘影、三潭印月孤舟定格成水墨畫般的意境。
展覽柜里陳列的古董相機,仿佛還能觸摸到那個時代文人“以鏡頭寫詩”的雅趣。
這一層的另外兩個展廳則分布著「書生有杏」湖上鄉(xiāng)集的香氛、手作、文創(chuàng)、中醫(yī)藥等攤位。
回望這座三層小樓,書店里的年輕人在筆記本電腦前奮筆疾書,市集攤主正耐心制作手串,民國相機與傳統(tǒng)書法正隔空對視——
或許這就是「閱見曙光」的終極密碼:讓西湖的千年文脈,在書籍、科技與人間煙火的交織中,生長出屬于這個時代的詩意。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黃捷
編輯 潘俐
審核 張倩 金立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