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法院報”刊登了《最高法示范文本應用典型案例》一文,其中包括了五個典型案例,據稱都屬于發揮了“充分展現了應用示范文本在保障當事人訴權,便利群眾參與訴訟,促推提升立案質效”等積極作用。最高法院今年以來推出的要素式起訴狀答辯狀司法應用工作,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很多人都在討論此項工作究竟提高了立案質效,還是造成了新的立案難。
據稱,在推出了第一批金融借款、民間借貸、勞動爭議等11類常見多發民事案件后,第二批67類涵蓋了刑事、民事、商事、行政、國家賠償、執行等9大領域常見多發糾紛類型的要素式起訴狀答辯狀也要來了。在此背景下,最高法院推出了這期的五個典型案例。
一直以來,網上都在流傳著一個說法和現象,那就是推行了要素式起訴狀之后,不僅原告方反映填寫麻煩、案件事實表達不清,就連被告拿到了這樣的起訴狀,也反映看不懂,進而沒法進行應訴答辯。在很多法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法院、法官會要求原告方提供兩份起訴狀,一份是要素式起訴狀、一份是傳統起訴狀,同時送達被被告方。
如此的問題看來所言非虛,在上述的五個典型案例中,有三個案例提到了被告面對要素式起訴狀時表示,“不知道如何撰寫答辯狀”、“不懂如何發表意見”、“不清楚怎么開展答辯”,而法院采取的工作方式是,“調解員遂引導胡某填寫要素式答辯狀”、“承辦法官指導劉某填寫要素式答辯狀”、“在法官指導下,程某等人在答辯狀中對某服務公司的訴請作出針對性回應”。
作為典型案例,肯定是要發揮指導作用的,可如此的調解員、法官指導被告填寫要素式答辯狀,是否具有普遍性和現實可行性呢?
舉個親身經歷的司法過程為例,親戚因為房屋漏水正在司法訴訟,之前的訴前調解階段,不明司法現實狀況的親戚,懷著對法官的敬仰和信任,堅決不信煙語君說的去了也見不到法官的說法,連續兩次坐著公交車、往返需要三個多小時的跑到法庭去法官,一是詢問案件立案進展,二是。
第一次去,親戚在法庭在安檢處就被攔了下來,屢屢詢問,得到的答復都是法官去開庭去了,一直等了一個多小時,還是這樣的答復,眼見回不去吃飯了,親戚才返回。不死心的親戚第二次早早又去了,可在安檢處得到的答復依然是,法官去開庭去了,沒有時間接待,親戚又在法庭門口等了兩個多小時,還是沒有見到法官,失望而歸。
回來之后,老人就大病一場,躺在床上一個月,廋了二十多斤,再也沒有之前動不動就說被告不講理可以有法官做主、訴訟案件有事去找法官之類的勁頭了。
在開庭時,煙語君對法官講,老人想來見見法官說說案情,并且講了老人兩次沒有見到法官而大病一場的情況,沒想到,這位女法官斷然拒絕:別讓老人來見我,來了我也不見,如果老人因為見我出了事兒,就是你們家屬的責任。(這位女法官,還是該法院的年輕先進法官,其便民利民事跡和獲獎表彰的報道文章,屢屢見于該法院的官宣)
公開資料顯示,基層法官年結案已經達到三四百件,法官可能是真的忙于審案,根本無暇接見案件當事人;在很多法官看來,接待當事人也是一件充滿風險和沒必要的活動,別說指導訴訟,就是判后答疑,都可能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此的司法現實,讓法官去指導被告填寫答辯狀,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可推廣性?
其次,讓法官去指導被告填寫答辯狀,是否有違法官的司法中立性,會直接引來原告的不滿,乃至被告將來敗訴之后的“告法官”?
以典型案例中引用的法官指導被告填寫勞動爭議案件答辯狀為例,“對工資支付訴請的確認和異議”、“對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訴請的確認和異議”等等的“答辯事項和異議”,事關被告對案件事實的確認與否以及未來將承擔的法律責任。
這些,不光取決于客觀事實,更有被告的主觀看法、應訴策略、訴訟能力的成分,哪是法官指導被告可以搞定的事項?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法官指導下被告做出的“填寫”,將來“填寫”事項不被法官采納或是支持,被告會如何看待法官的“指導”?
按照法理,法官本應是獨立于案件當事人的居中裁判者,平等的對待案件各方的當事人,保障各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除了提供必要的訴訟程序指導和依法釋明法律程序,不應具體指導一方或各方訴訟活動,否則就會有違法官的中立性,甚至會被敗訴的一方質疑或糾纏。如此的法理,難道因為實行了要素式示范文本,就要發生變化了嗎?
這應該也是無奈之舉。原告起訴時填寫要素式起訴狀,還可以由立案部門的導訴員、調解員指導,可到了審理階段的送達程序和開庭答辯程序,則是法官需要處理案件的階段了。如果普遍性的要求被告適用要素式答辯狀,而且被告又沒有律師代理的話,法官不指導,被告確實完不成提交“任務”、不會答辯啊!
推行要素式起訴狀以來,不少人反映,確實普遍性的遭遇到了被告、律師(甚至是法官)稱看不懂起訴狀、歸納不出爭議焦點,僅憑要素式起訴狀答辯狀根本無法完成應訴答辯、案件審理的現象。
網上,有律師撰寫的文章提到,其最近就在五個典型案例之一的法院立案過,得到的體驗是,“立案大廳現場在電腦上填寫上面這個表,足足有4頁紙,而且你離開超過一分鐘,頁面又返回,你又得重填,關鍵是最后法院網絡不行,打印不了,最后還是在手機上重新填好后下載再打印的”;“去立案時,法官又會要求你按傳統的民事起訴狀再遞交兩份”。
為了推廣要素式答辯狀,法官需要親自指導被告填寫,可到了具體的案件訴訟中,真的會有法官“指導”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