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xiāng)產區(qū)太空蒜眼下大面積開挖了。太空蒜是中熟蒜種,比雜交蒜早上市十來天。
這幾年早上市的太空蒜價高量大,蒜農嘗到了甜頭。就說2023年,5月中旬太空鮮蒜賣3塊2,雜交蒜才2塊3。
好點的地,太空蒜畝產鮮蒜3600斤以上,畝收入12000元上下。同期雜交蒜畝收入也就六七千,差距明明白白擺著。今年先看蒜薹行情,太空蒜薹上市賣1塊到1塊2。
一畝地蒜薹收入300到400元,雜交蒜薹晚一周上市。地頭價6到7毛,遠點的地方才3到4毛,拔一天才賣幾十塊。
不過鮮蒜價差大,干蒜入庫后價差會慢慢縮小。眼下測產測了魚山街道葛村和王莊村,后續(xù)還要測其他鄉(xiāng)鎮(zhèn)。
樣本一數(shù)據(jù)挺亮眼,鮮蒜單產3875斤,成干率65%。
折合干蒜單產2519斤,比去年增產14.5%,明顯增產了。
樣本二鮮蒜單產3821斤,和去年差不多,算平產。王莊村地塊去年沒減產,今年數(shù)據(jù)也還行。
初步看今年太空蒜增產,幅度在15%以內,不算特別猛。同樣地質條件下,大蒜頭單重差不多,王莊的單重還大點。但王莊地塊行距太大,最終單產受了影響,密植還是得合理。
你說說,同樣種地,管理細節(jié)多重要,不然產量上不去。
現(xiàn)在太空蒜占比越來越大,大家都奔著早上市高價格去。可要是都種太空蒜,集中上市時價格會不會受影響?
雜交蒜雖然晚熟,可耐儲存,后期行情誰說得準呢?就像蒜薹,太空蒜賣高價時,雜交蒜賤賣沒人要。農民心里都有本賬,可市場行情變幻快,風險也得防著點。
從測產看,科學種植很關鍵,密植不當產量就掉鏈子。這幾年太空蒜帶來的收益看得見,可種植結構單一化咋辦?萬一遇到極端天氣,或者市場行情反轉,損失誰能擔得起?
數(shù)據(jù)擺在這,增產是好事,可背后的市場風險不能忽視。蒜農們都盼著多賺錢,可種地不光靠干勁,還得會看市場。后續(xù)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測產數(shù)據(jù)啥樣?
增產能不能持續(xù)?這些都得接著看,種地的門道多,每一步都得謹慎。
關注天氣變化,關注市場行情,這都是蒜農的心頭事。想知道更多產區(qū)動態(tài)和天氣對大蒜的影響,記得常來看看。
以上數(shù)據(jù)是初步采樣結果,實際情況可能有差異,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