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閔行
嗨!家人們、友友們,休閑時分去哪玩?4月25日起,“今日閔行”版快樂指南來了!閔行文旅商體展新資訊、新場景和新體驗一站獲取,還有小編獨家推薦、互動體驗、不定期福利一網打盡,就在“嗨!閔行”!
近日,一場水墨畫展“水墨的流動力場:貝家驤的沖破與反哺”即將登陸閔行區美博美術館。本次展覽將帶領觀眾走進藝術家貝家驤獨特的水墨世界,感受水墨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創新與突破。
展覽時間為2025年5月10日至24日,地點位于上海市閔行區黎明路88號。屆時,貝家驤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作品將集中展出,每一幅作品都凝聚著藝術家對水墨藝術的深刻理解與獨特表達。從傳統水墨的韻味到現代藝術的創新,貝家驤以筆為劍,在宣紙之上沖破傳統的束縛,又以獨特的視角反哺水墨藝術的發展。
如果你是水墨藝術的愛好者,或者想要感受一場別具一格的藝術盛宴,那么一定不要錯過這場展覽!
此次畫展由上海美博美術館與藝術上海聯合主辦。水墨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語言,它既非純粹東方玄學的附庸,亦非西方現代主義的鏡像,而是以流動的墨色不斷重塑著每個時代的藝術語法。貝家驤的創作軌跡,恰似這種精神的具象化:從油畫的厚重肌理到水墨的呼吸滲透,從法蘭西學院派的嚴謹解剖到海派寫意的即興揮灑,他始終在兩種文明體系的裂隙中編織獨屬自己的視覺詩學。
貝家驤《馬8》
此次展覽共展出四個系列共60余件作品——《馬》系列、《戲曲人物》系列、《荷塘月色》系列與《人體》系列。其中《馬》系列馬匹的骨骼肌肉被解構成墨跡的沖撞,鬃毛化作枯筆橫掃的軌跡,這種對視覺動勢的高度概括可謂是衍自抽象主義的 “暴力提純”。而貝家驤的東方性,又不可避免地流露于他始終為畫面保留著的“未完成性”,那些看似碎片化的形體實則是通向無限想象的入口。
貝家驤《戲曲人物3》
《戲曲人物》系列更加顯露出貝家驤的跨文化野心。他早年研習美院油畫體系時積累的戲劇性光源處理,在水墨系列中轉化為對京劇程式動作的“去物質化”解構,將生旦凈丑的概念性特征提煉為濃淡之間的意會,須生側昂的臉龐抖落出了不可一世的英雄氣概,而青衣的水袖翻飛則揚起婉轉纏綿的水磨腔調。這種對戲曲本質的抽象化乃至通感處理,呼應了當代藝術對“重構傳統符號”大勢所趨。
貝家驤《荷塘月色5》
在《人體》與《荷塘月色》系列中,貝家驤的油畫基因徹底顯影。前者將馬蒂斯《舞蹈》中的曲線韻律注入水墨,肢體輪廓在生宣的暈染中產生類似紅外熱成像的迷離效果;后者則以塞尚《圣維克多山》的結構意識重組荷塘,讓八大山人的殘荷與莫奈的睡蓮在水墨潑灑中達成和解。 將油畫創作中層層罩染的“加法”邏輯,逆轉為水墨的“減法”哲學——先用濃墨構筑色彩骨架,再以淡墨沖刷覆蓋,最終形成類似地質沉積層的視覺肌理。
貝家驤的創作始終以“情緒飽滿”為內核,他將靈魂的沖動轉化為畫面的自由流淌。 從1953年出生于上海,到旅居澳洲三十余年,貝家驤始終以“西語東韻”之路融合文人畫精神與西方表現主義,用畫筆連接過去與未來、物質與精神的脈搏。 正如高居翰所言,中國畫的價值在于“同時承載哲學思辨與感官愉悅”,而貝家驤的水墨實踐,無疑為這句論斷注入了當代注腳——最古老的媒介,往往蘊藏著最鋒利的未來。
美博美術館
展覽時間:2025年5月10日—5月24日
開館時間:周二至周日 10:00— 17:00(周一閉館)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黎明路88號
記者:張雨桐
供稿:辛向榮
初審:陳依婷
復審:宋詩清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