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實讓人詫異,與上汽集團整體銷量上漲不同的是,上汽大眾的單月銷量呈現出下滑的態勢。2025年4月,上汽集團產銷快報數據顯示,上汽大眾單月銷量為82,523臺,同比下滑10.31%;1-4月累計銷量310,673臺,同比跌幅擴大至8.64%。
上汽大眾
4月銷量下滑,與新能源汽車沖擊、燃油車承壓有密切關系?
應該說,2025年4月份,上汽大眾的單月銷量下滑,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沖擊,應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相當可觀,不過自主品牌占據七成市場份額,而合資車企普遍面臨燃油車市場萎縮與新能源轉型滯后的雙重壓力。
上汽大眾雖推出ID.系列純電車型,但市場表現分化明顯:ID.3(參數丨圖片)銷量表現相對突出,ID.6 X、ID.4X的銷量表現,則相形見絀。
上汽大眾4月銷量下滑
雖然上汽大眾電動化在國內合資車企當中表現不錯,但是整體來看,電動車在其整體銷量構成中,占比還相對較低。
與此同時,上汽大眾旗下燃油車卻承受了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上汽大眾主力燃油車型如帕薩特、朗逸、途觀L仍貢獻主要銷量,但是卻承受了很大的競爭壓力。
尤其是,進入2025年之后,隨著價格戰的加劇,國內合資品牌價格不斷下探,“一口價”策略紛紛推出,這使得國內車市的競爭更為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上汽大眾旗下燃油車難免會受到較大的競爭壓力,從而使得其整體銷量產生波動。
帕薩特PRO
面對電動化沖擊與燃油車承壓,上汽大眾并非“無動于衷”
與上汽大眾的頹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汽集團整體銷量增長。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1-4月份,上汽集團的累計銷量為1321367臺,同比上漲10.65%。
其中,集團新能源車銷量達40.1萬輛,同比大漲40.9%,自主品牌貢獻了主要銷量,五菱宏光MINIEV等低價車型貢獻顯著。
2025年4月份,上汽集團的單月銷量為37.6萬臺。相比去年同期,銷量上漲4.59%,同樣呈現出上漲的態勢。
大眾ID.3
顯然,從這個層面來看,2025年4月份乃至1-4月份,上汽大眾的銷量與集團整體銷量相比,增長態勢整體相對較弱。
好在上汽大眾并非無動于衷。其在智能化領域加速布局,例如推出搭載L2++級智駕系統的途觀L Pro,并與Momenta合作降低成本。
同時,大眾集團計劃2025年推出基于PPE平臺的奧迪電動車型及增程式混動車型,試圖在高端市場尋求突破。
途觀L PRO
車宇世界認為,上汽大眾的銷量下滑,是合資車企轉型陣痛的縮影。在自主品牌憑借電動化、智能化實現“彎道超車”的背景下,合資車企的規模優勢正轉化為轉型包袱。
若無法在技術研發、產品迭代速度及用戶體驗上實現突破,市場份額的持續流失,或許將會進一步加劇。
然而,我認為,上汽大眾仍存翻盤機會。一方面、其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盤,品牌影響力依然相當大。
上汽大眾
另一方面、雖然上汽大眾的單月銷量下滑,但是并非長期持續性下滑,而是單個月的銷量表現,可以視為正常的市場波動。
第三個方面、上汽大眾目前的銷量表現,依然十分可觀。2025年4月份,其單月銷量依然達到8.2萬臺,是當之無愧的主流合資車企。
如此,上汽大眾若能在電動化領域加速本土化研發(如固態電池技術),并依托大眾集團的全球資源重構產品矩陣,或能在“油電切換”的持久戰中重獲生機。
大眾ID.3
本文結語:
應該說,2025年4月份,上汽大眾的銷量下滑,既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亦是傳統巨頭轉型的陣痛。
短期來看,上汽大眾如果能夠平衡燃油車基本盤與新能源投入,從而穩固和提升品牌形象、認知,將會有助于提升銷量;
長期而言,上汽大眾或許唯有以技術突圍重塑核心競爭力,方能在這場“淘汰賽”中守住和提升市場份額。
在此,我們希望上汽大眾不斷為用戶更好的產品和體驗,從而獲得更好的市場銷量和市場發展前景。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銷量數據,來源于上汽集團公布的月度產銷快報,僅供參考,具體以官方數據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原創文章,總第11674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