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4月26-27日,2025年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規劃師年會在深圳成功舉辦。27日下午,分論壇四“新青年力量引領下的空間創新”五四特別論壇順利召開。
本文字數:4528字
閱讀時間:15分鐘
4月27日下午,以“新青年力量引領下的空間創新”五四特別論壇為主題的分論壇四在深圳大學粵海校區校友廣場307會議室舉辦。分會場由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副總規劃師錢競,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大學特聘研究員洪武揚主持,白晶、肖宇、汪義麇、李志兵、曾明、楊巧婉、安健、張立、曾昕等9位嘉賓帶來了精彩報告。在點評交流環節,盛鳴、陸佳、黃衛東、錢紫華等4位嘉賓結合主題報告內容,暢談對新青年力量引領空間創新的觀點與感受。最后,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深圳城市規劃學會會長、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總規劃師鄒兵進行總結發言。
“新青年力量引領下的空間創新”
五四特別論壇
主題報告(上半場)
報告1:「你最關注乜」橫琴面向灣區青年需求的粵港澳合作探索
白 晶
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規劃四所副所長
報告分別從自上而下的灣區青年需求3個特征觀察以及自下而上的澳門青年在橫琴就業生活的4個小故事為切入,分享了灣區青年分布與實際服務供給間的錯配、港澳青年從“點都得”到“揀得細”的具體需求、以及港澳青年向內地的流動動向,通過創業老板、政府職員、社團代表等青年的具體故事,結合橫琴粵澳合作區成立以來的多個項目實踐探索。提出橫琴面向青年“最關注乜”的居住、就業、休閑三個方面的貫穿式應對與探索。
報告2:規劃設計行業轉型的實踐探索:科技化與全鏈化的思考
肖 宇
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副會長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院院長
報告聚焦“規劃設計行業轉型”在科技化和全鏈化方面的探索,從黑格爾“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中起飛”切入行業反思,圍繞客戶需求、產品升級、市場拓展三維度展開行業轉型思考。在科技化轉型層面,系統闡釋了粵規科技集團通過"數智大腦""蜂巢計劃""蝶變儲能"三大數字化工程構建動態迭代的全省數據底座,并重點展示了其在文旅、住建、自然資源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展示了云浮羅定長崗坡規劃設計數字化成果。在全鏈化實踐層面,創新提出"運營前置+金融賦能"模式并以珠三角中堂鎮為例,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文旅開發和產業發展,構建了全鏈化應用新圖景。報告最終揭示:規劃設計行業的真正轉型,亟需在“黃昏”中看清桎梏,并敢于以新的邏輯重新定義未來。
報告3:城水共生2.0:多規博弈下的空間價值重構
汪義麇
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
報告人基于十余年的跨專業融合工作經歷,從城水共生的安全認知、規劃實踐、設計實踐及可持續發展四方面展開思考與分享。以家鄉水為例,對水城安全進行綜合思考。在規劃實踐中,光明區碧道建設規劃以“5+1”系統重構水城空間價值;成都東部新區藍網規劃則強調理解水資源規劃內在邏輯及文化融合。在設計實踐中,海城融合案例凸顯跨部門與跨專業協作中思維慣性成本高。于可持續發展層面,指出未來需更多交叉學科人才,推動治水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協同城市可持續運營。
報告4:共生共榮:產業變革與空間供給的雙向奔赴
李志兵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
報告回顧產業與空間的歷史共生關系,探討產業與空間的未來共榮要點,從而提煉出“規劃做對了什么?”和“規劃應該怎么做?”。一方面,從歷史演進的角度來看,通過工業化、城市化推動了產業與空間的相互成長。另一方面,從新時期的背景來看,亟需處理好“產業集群與空間戰略”、“產業培育與空間運營”、“企業招引與空間訂制”、“企業資金與政府資金”四對關系。破除內卷,尋求最合適的供應鏈區域;培育增長點,建立最低成本的企業成長空間;匹配項目,提高重點企業配對效率;統籌資金,降低企業成長的風險;實現空間與產業的多層次、全方位、多維度融合。規劃未來可能充當了政府與市場的粘合劑,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報告5:新時期存量空間開發面臨挑戰及應對思路
曾 明
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深圳市新城市規劃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規劃一部副總規劃師
報告以城市更新五年規劃編制為例,探討了深圳城市更新體系、五年規劃演變以及應對新時期發展挑戰的五年規劃研究思路。深圳城市更新歷經二十多年發展,形成三層政策體系架構與 “專項規劃 + 法定圖則” 雙軌規劃傳導的更新模式。城市更新政策演變的過程體現著政府與市場的動態博弈,當前面臨經濟下行致開發動力不足、產業空間供需錯配、公共產品供給低效、傳統模式依賴等困境。站在“十五五”新時期,圍繞“目標轉變、模式轉型、機制轉軌、技術回歸”的總體目標,提出強化分區分類引導、創新更新統籌規劃、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探索綜合更新機制等對策,為引導更新多元化發展,深化機制改革提供新思路。
上半場點評交流環節
盛 鳴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
盛鳴副主任委員認為當前城市規劃正在轉向以需求牽引、系統整合為特征的多元治理。在這一轉型過程中,青年規劃師的角色也在同步演變,從傳統意義上的空間設計者轉變為面對復雜系統的整合者和賦能者。不僅要善于運用數字化等新技術手段,更要堅持人本思想與問題導向,錘煉系統思維與協同統籌能力。這既是對專業能力的全新要求,也是對規劃價值使命的深刻回歸。
陸 佳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副總規劃師
陸佳委員指出,青年規劃師應以更細致的顆粒度理解青年群體的多元需求。她強調,面對科技化、工程性的行業變革,青年規劃師不僅要善于運用市政、生態、數字化等多元工具推動多規融合,更要堅守專業統籌者的價值理性,通過“政策包+運營鏈”的系統思維,將短期實施與長遠愿景有機銜接。她鼓勵大家在深圳先行示范區的探索中,積極破解存量開發中的“硬骨頭”問題,讓空間創新真正成為激活城市活力、承載青年理想的核心載體。
主題報告(下半場)
報告6:下場運營,規劃設計師的下半場?
楊巧婉
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公園宇宙運營經理
報告以蕾奧公園宇宙團隊探索公園運營業務的歷程為例,探討規劃設計師轉戰下場運營的可能性。城市公園是現階段亟待運營盤活的巨量城市存量空間資產,也是構建新消費場景的重要空間載體之一,屬于逐步成型過程中的運營市場。團隊基于規劃設計行業出身背景,從市場的醞釀階段開始下場入局,在前期宣傳理念、總結經驗、謀求共識,服務、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厘清開放運營的尺度和方向,并通過鏈接資源、打造活動IP、樹立個人IP等方式,逐步穩定團隊在公園運營實務中的定位與作用,初步構建自身商業模式。報告辯證看待規劃設計師在下場運營方面存在的短板與相對的優勢,結合公園運營實操過程中的理解,為當前市場環境下積極“求變”的規劃設計師們提供一些下場運營的經驗參考。
報告7:邁向數據驅動的城市交通治理
安 健
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規劃專業總工程師
新時代為城市交通賦予了全新使命,交通系統及其治理體系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引擎。隨著設施、載具、需求三大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之間耦合關系的不斷發展變化,網絡數字化擴容、無人載具安全監管、巨量基建低成本運維、存量交通空間挖潛、交通設施標準升級、科技倫理體系建設等重大需求日漸凸顯,面向這些重大問題的全新治理體系亟待構建,更需積極推動相應的業務升級、人才培養、機構改革、政策支撐以及規劃師角色轉變,為有力保障新時期城市交通的高質量發展、促進交通行業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報告8:城市顯微鏡:時空數據中的規劃洞察
張 立
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深圳大學助理教授
報告回顧了歷史上城市規劃者對人與空間關系理解方式的演進,指出傳統經驗性認知與分析框架已難以應對當下復雜城市問題。報告指出借助時空大數據,規劃師可深入挖掘人在城市空間中的動態行為規律,強調以數據驅動方式解析人-空間互動機制的重要性。最后,報告以鄭州“7·20”特大暴雨為案例,跟蹤225萬手機用戶的夜間居住地遷移軌跡,揭示災害情境下不同社區人口流動特征與響應差異,為構建科學、高效、韌性的城市規劃與應急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報告9:陸海統籌理念下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踐
曾 昕
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規劃師
報告以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海洋規劃團隊近年開展的海洋相關規劃實踐為例,探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海洋規劃的編制方法及實現“陸海統籌”的途徑。在國家海洋強國和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戰略背景下,海洋規劃亟待完善。團隊將陸海資源、生態環境、經濟活動和社會治理等“陸海統籌”要素,結合市級國土空間規劃、海洋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等層次與效率,分層級、分類型給予落實。報告對規劃涉及的陸海空間劃分、生態保護空間評估劃定、海域利用適宜性評價、海岸帶單元劃定、海域立體利用、陸海設施布局、海域及岸線管控和海洋產業保障等難點問題和具體解決方法進行了詮釋,為國土空間規劃的陸海一體化編制提供經驗。
下半場點評交流環節
黃衛東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黃衛東委員指出,隨著我國步入存量時代,城市規劃正經歷深刻轉型,規劃師的角色與規劃內容也在不斷重塑。他強調,未來的規劃工作必須以跨學科綜合統籌為方法論基礎,主動拓展專業邊界,持續挖掘和創造新的社會價值。在城市顆粒度與人的關系日益緊密的新背景下,廣大青年規劃師更應樹立細致入微、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真正理解并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通過科學與溫度并重的空間營造,讓規劃切實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錢紫華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錢紫華委員指出規劃統籌的內涵遠大于空間統籌,面對新的發展要求,越來越多青年規劃師正在主動打破原有局限,將專業能力延伸至平臺運營、公共空間管理、新媒體傳播等多樣化場域,推動規劃工作向綜合服務與系統治理轉型。他寄語廣大青年規劃師,要以更開放的視野理解規劃的公共性與社會性,積極探索空間之外的治理與運營實踐。同時,他也期待重慶與深圳兩地的青年力量加強交流與互鑒,在不同區域背景下共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規劃創新路徑。
總結發言
鄒兵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會長
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總規劃師
鄒兵理事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本次會議展現了兩股值得關注的力量:一是青年城市蓬勃發展的內生動力,二是深圳規劃事業中持續涌動的青春活力。他認為,青年規劃師們提出了眾多富有建設性的思考與實踐案例,體現出以規劃創造更美好未來的專業理想,而這也正是規劃學科最為核心的價值追求。最后,他希望在風云變幻的城市進程中,能夠以托舉和陪伴之力,助力青年規劃師們勇敢逐夢,用專業智慧與時代擔當,共同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闊人生。
供稿單位: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弘揚五四精神,規劃青年以智慧擘畫城市新章——2025年度青年規劃師演講比賽圓滿收官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會議 | 聚焦“創新發展與包容城市”,2025年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規劃師年會成功舉辦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會議 | 聚焦“社區友好,青年有為”,2024年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規劃師年會成功舉辦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