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軍西征的故事,大家肯定都看過不少了。作為人民軍隊歷史上最為悲壯的征程之一,由于其特殊的歷史意義而備受老百姓的關注。
當年,從西路軍中順利返回延安的將領們對于西路軍的經歷都有很多回憶,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為大家拼湊起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
西路軍在外無援軍、內無補給的絕境當中,面對裝備精良、數倍于己的馬家軍,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英勇血戰。雖然遭遇了極大的挫折,但是依然有不少人通過各種形式突出了重圍,陸續返回了延安。
今天,我就為大家講述一段開國大將王樹聲的回憶,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西路軍那段令人動容與扼腕的壯烈悲歌。
1937 年 3 月 14 日,在肅南紅灣寺鎮隆暢河畔,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在石窩山召開了最后一次軍政委員會。
鑒于當時岌岌可危的形勢,西路軍首長們為了盡可能地保存革命火種,決定分兵突圍。其中王樹聲率領右支隊約500人向右翼突圍,李先念率領左支隊約1000人向左翼突圍。
王樹聲明白,雖然他們此行名義上也是突圍,但是更重要的任務是吸引敵人的注意力,為左支隊的突圍創造條件。
王樹聲
3月15日,王樹聲率領著右支隊一路疾行,當抵達黃番寺地區時,被他們一路吸引而來的敵人已將包圍圈縮到極小。王樹聲望著周圍人多勢眾、兇相畢露的敵人,知道隊伍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時刻。
他屹立于隊伍的最前方,以極其堅定的眼神審視部隊,說道:“同志們!我們是英勇無畏的共產主義戰士!今天,敵眾我寡,我們只能向死而生!如果我王樹聲不幸犧牲了,請突圍出去的同志告訴毛主席,我沒有給他丟人!”
隨后,王樹聲左手高舉配槍,右手抽出大刀,怒吼一聲:“中國共產黨萬歲!沖啊!”
司號員緊緊跟在王樹聲身后,用盡全身的力氣,吹響了他司號生涯最為嘹亮的一次沖鋒號!
戰士們手中的大刀寒光凜凜,雙眸之中則怒火熊熊。在王樹聲的身先士卒下,每一個人都無所畏懼,迎著敵人的子彈沖了上去。
戰士們一個接一個地在王樹聲身邊倒下,鮮血飛濺,一瞬之間就將大地染成了紅色,硝煙味混合著血腥味彌漫了整個黃番寺。
在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斗后,王樹聲帶著約200名戰士突出了重圍。
但是,他們還沒有走出去多久,又被馬家軍的兩個旅包圍。
雖然已經精疲力盡,但是王樹聲繼續鼓舞戰士們道:“不要放棄,我們這里多堅持一分鐘,左支隊那里就減少一分鐘的壓力!”
于是,戰士們緊咬牙關,繼續用盡一切辦法去戰斗。他們的子彈打光了、大刀砍卷了,就用石頭砸,用牙齒咬!
在戰士們以命搏命的戰斗精神下,敵人的雙眼中暴露出了驚恐,在他們面前的仿佛不是凡人,而是一個個用鋼鐵鑄成的斗士。
而西路軍戰士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決不放棄!
最終,王樹聲及一百多名戰士帶著犧牲戰友們的信念成功突圍,繼續踏上了艱難的征程。
王樹聲帶著這一百多位戰士進入了祁連山,決定以游擊戰的方式與敵人周旋。在大山中,他們的處境依然艱難。糧食耗光還能通過樹皮、野草充饑,但是衣物的破爛不堪,卻令他們難以抵御寒冷。
戰士們就這樣苦苦支撐著,在這片苦寒之地,6月份才剛剛暖和起來,而此時已經只剩下30多人了。
可是,氣候變暖對雙方都是有利的。馬家軍也開始加緊了對西路軍的搜尋,殺氣再度彌漫在了戰士們的四周。
6月的一天,王樹聲和戰士們在路過一個山頭時,與馬家軍狹路相逢。
幾乎就在雙方打照面的一瞬間,敵人的子彈就立刻密集地掃了過來。
王樹聲趕緊指揮戰士們邊打邊撤,當他從這次遭遇戰中脫險時,身邊就只剩下十人了。
王樹聲明白,敵人已經加大了搜尋力度,他們這十人是很難繼續在山中堅持的。在經過反復權衡后,他決定在敵人尚未集結起重兵之前,先聲奪人,殺出去!
為此,王樹聲將隊伍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負責在山中佯動吸引敵人注意力,他自己則帶著另一支部分向山區邊緣突圍。
王樹聲的這一戰術很成功,他帶著僅剩的五個人,終于走出了山區,進入了騰格里大沙漠。
然而,令王樹聲沒有想到的是,即便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馬家軍依然陰魂不散。
馬家軍
由于沙漠的夜晚特別寒冷,戰士們在進入沙漠的當天夜里,升起了火。可是,這火光卻引來了馬家軍的一支騎兵。
當王樹聲發現敵人騎兵靠近時,他趕緊下令撲滅火堆。但是為時已晚,敵人根據大致方向,摸黑沖進了他們的宿營地。雙方在如墨一般的夜色中激戰,王樹聲在警衛員的殊死掩護下,殺出重圍。但是,當清晨的陽光照下,王樹聲身邊已經沒有一個人,任憑他如何尋找都找不到。
就這樣,王樹聲孤身一人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沙漠之中行進。早晨的沙漠氣候還算可以忍受,但是當時間進入中午,火熱的太陽無情地暴曬著王樹聲,令他體力越來越不支。
突然,一陣狂風呼嘯而起,隨之卷起漫天黃沙將他吞噬。當狂風退去時,王樹聲已經倒在了一個沙坡上,渾身是血,失去了意識。
王樹聲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昏過去了多久,只知道醒來時,已經被一個名叫俞學仁的老漢給救起。
俞老漢把王樹聲扶回了家中,不僅精心為他治療傷勢,還把家里的羊殺了給王樹聲補身體。當俞老漢得知王樹聲是紅軍將領后,更是對他肅然起敬,甚至表示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但是,王樹聲心系革命,婉拒了俞老漢的好意。
在王樹聲養好傷后,他穿上俞老漢兒子的衣服,扮成牧羊人,在俞老漢的一路護送下,返回了陜北并找到了組織。
王樹聲對俞老漢的救命之恩非常感激,在與俞老漢分別時,王樹聲沒有什么好送的,就將母親交給自己的一枚金戒指給了俞老漢,并答應他在革命勝利后一定回去找他。
之后,王樹聲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了延安。在見到毛主席后,他向毛主席詳細匯報了西路軍作戰的經過,從石窩分兵的艱難抉擇,到祁連山的艱苦游擊戰,再到自己返回延安的種種經歷。
毛主席
匯報完后,王樹聲深深地低下頭,流下了淚水,他悲痛地對毛主席說:“是我在指揮上存在不足,才導致了同志們的犧牲,我愿意承擔所有責任!”
毛主席聽后,點起了一支煙,然后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在將那支煙抽完后,毛主席語重心長地對王樹聲說:“王樹聲同志,你沒有責任……現在,你先到抗大學習,為今后的戰斗儲備知識。”
王樹聲則堅定地回答道:“主席,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努力學習,為革命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之后,王樹聲進入了抗大第三期學習,后又轉入馬列學院第一期學習。
在畢業之后,王樹聲被委以重任,不管是在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建國后,王樹聲雖然身居高位,但他依然記得自己當年的承諾,多次派人尋找俞老漢。但由于俞老漢只是個普通的牧羊人,沒有留下詳細的地址和聯系方式,王樹聲始終未能找到他。
在看完王樹聲的這段回憶之后,筆者陷入了感動與惋惜的雙重情感之中。感動的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之中,西路軍的戰士們依然能不忘初心,以超越凡人的意志力與反動勢力抗爭,即便犧牲也不愿背棄自己的信仰。惋惜的是,西路軍的犧牲實在太大,數不清的英雄兒女埋骨他鄉,革命力量的損失不可估量。
但是,歷來革命都是要流血的,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翻越三座大山,就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存在。毛主席曾有詩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如果沒有先烈的流血犧牲,就無法喚醒國人的反抗精神,就不會有如今全新的社會制度和穩定安全的生活。
如今,也許大家在現代生活中會遇上種種不如意,也會覺得這個世上有很多不公平。但是,請不要忘記,曾經的舊社會就連這種不如意都不會給你,你甚至連感受不公平的機會都沒有。請大家永遠不要把自己代入到地主、軍閥或者政客的身份當中,如今的中國人大多數都是農民的后代。是烈士們的前仆后繼讓我們翻了身,是他們用生命給我們換來的新生活。請大家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生活,千萬不要墮入那種毫無根據的臆想當中。
筆者是農民的孩子,筆者的生活也總有很多不如意,但是我過每一天都在感恩先烈,因為如果沒有他們,我有可能連認字的機會都沒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