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后,軍隊的正規化建設工作被擺上議事日程。此前經歷幾十年的戰爭,很難有時間和條件對相關制度進行梳理,比如實行軍銜制。彭德懷長期擔任解放軍副總司令,還是志愿軍的首任司令員,對于軍隊內的事務,他的意見顯然非常重要。
評銜已經是大勢所趨,但出人意料的是,起初彭老總并不太支持實施軍銜制。他擔心大家肩膀戴上了“牌牌”,會影響官兵一致的良好傳統,滋長一部分干部的驕傲、攀比風氣。所以在推進過程中,負責主持軍委工作的彭德懷并不怎么積極。
彭德懷是苦出身,參加革命后個人職務雖然越來越高,但艱苦樸素的作風始終沒改變,生活上追求極簡,集中精力抓核心工作。他對于物質條件絲毫不看重,自然也就對軍銜這種“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的東西不感冒。
但彭總心里也有矛盾之處,有一位老部下曾當面向他訴苦:彭總啊,軍銜制還是要盡快實施,我們這些人家里都有六七個孩子,得養活啊!彭德懷明白,下屬這是說軍銜與個人待遇掛鉤,戰爭年代大家奉獻那么多,如今實際的生活問題還是要解決吧,對方講的不是沒有道理。
而且把軍銜制搞起來,并非全無實際意義,至少對協同作戰時的指揮工作,是有顯著幫助的:比如志愿軍在朝鮮打仗時,往往是幾個軍、幾個師一起參加戰役,規模龐大。自己部隊的官兵還能做到互相認識,友鄰部隊呢?服裝沒有標志物,確實很難快速區分上下級,也就無法有效地傳達命令、指揮到位。
一番思忖后,彭總認為實行軍銜制還是利大于弊。后來在評銜過程中,就元帥、大將一級軍銜的評定,以及整個制度的完善,彭總給出許多有建設性的參考意見。他和羅榮桓等相關干部一起,努力促成了1955年全軍授銜工作,前前后后大家付出了近3年的努力。
不過辛辛苦苦搞成的軍銜制,卻僅僅維持了十年時間,便在1965年被宣布取消。這十年間,外部影響因素比較多,軍銜制沒有嚴格按照制度執行,在許多方面走了樣。當然其中也有難處,比如大量將領因為各種原因離開軍隊,或者職務有了較大幅度變化,很難完全按既定規則去調整軍銜。一個明顯的例子:這十年間,沒有任何55年的少將晉升為中將,也沒有人晉升上將、大將、元帥,連一個補位的都沒有。
中蘇關系也正是在這期間惡化的,而當年我國嘗試實施軍銜制,恰恰借鑒了蘇軍經驗,不少地方與蘇聯軍銜制是對標的。65年討論取消軍銜制時,這一條被詬病得比較厲害,成了“修正主義”的體現;加上六十年代初,我國經濟形勢格外嚴峻,軍隊干部的工資負擔過重,也是一個問題,矛頭指向了軍銜制。
關于取消軍銜的事情,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彭總當時已經沒有什么話語權,他不在軍隊擔任實職了。但彭總得知消息后,卻忍不住連連搖頭。根據彭總日記記載,他對65年的這一決定感到遺憾,認為實施軍銜制不代表照搬蘇聯,對于咱們自己的軍隊正規化建設,起到了不少積極作用。他感到廢除這項制度是一種倒退,不管怎樣,老帥是在為軍隊發展殫精竭慮。
而在二十多年后的1988年,結合現代戰爭經驗、以及軍隊工作的需要,經過軍委研究,新中國第二次全軍評銜、授銜積極開展。這不是對55式軍銜的簡單恢復,而是一次全新的工作,新軍銜制一直延續至今,無論制度本身還是執行層面,都比過去更加合理有效。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