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趙博
小麥一天不收獲,管理一天不放松。眼下,河南小麥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面對這場與時間賽跑、與旱情較量的硬仗,全省上下協同發力,打響了一場抗旱保糧攻堅戰。
旱情持續,“百米沖刺”經受考驗
5月8日,河南小麥自南向北進入籽粒灌漿關鍵期。然而,中原大地上的綠色麥浪,正經受著旱情考驗。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把這一時期的田間管理,比作“百米沖刺”。
3月中旬以來,河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平均降水量不到常年的2成,部分地區土壤墑情不足,給小麥灌漿帶來不利影響。
氣象部門5月8日15時自動土壤水分監測數據顯示,全省有45%的測站表層土壤(0—20厘米)出現缺墑,其中重旱占20%、中旱占13%、輕旱占12%。土壤缺墑區域主要分布在安陽、濟源、三門峽、洛陽、鄭州、許昌、漯河、南陽等地,其中濟源、三門峽、洛陽、漯河缺墑測站比例超過7成。深層土壤(30—50厘米)干旱測站比例為30%,其中重旱占11%、中旱占8%、輕旱占11%。
國家氣候中心研判,預計5月我省大部高溫少雨。降水量北中部較常年同期偏多0到2成,其他地區偏少0到2成。全省平均氣溫偏高,豫北偏高0℃到1℃,其他地區偏高1℃到2℃。
氣象部門預測,預計5月中旬前期有一次弱降水過程,對緩和階段性氣象干旱有利。但是全省無明顯有效降水,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仍需進一步做好抗旱工作。
與天搶時,協同發力抗旱保糧
旱情發生以來,全省各級各部門迅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農業、財政、水利、氣象、供銷、供電等多部門通力配合,加強旱情調度,充分挖掘水源,千方百計開展抗旱澆麥。
一系列“組合拳”,彰顯出河南保障夏糧豐收的決心。在抗旱澆麥方面,全省組織228處大中型灌區引水19.76億立方米,全面開展農田機井排查檢修,投入各類排灌機械64.3萬臺,保障抗旱需要。在氣象監測方面,強化干旱重點區域、豫南地區旱澇急轉風險等預報預警服務,組織大范圍、多輪次人工增雨作業,累計增雨量近2200萬立方米。
為應對旱情,省財政緊急撥付5000萬元抗旱資金,加上之前已經投入的3.86億元“一噴三防”資金和3000萬元赤霉病防控資金,全省財政抗旱保糧總投入達4.66億元,同時爭取中央農業生產救災資金1.07億元用于支持各地抗旱澆灌,為夏糧豐產豐收提供堅實的財力支撐。省農業農村廳的農情調度顯示,4月1日至5月8日,全省累計澆灌小麥1.1275億畝次,具備條件的麥田基本澆灌了一遍,部分地方開展了二次、三次澆灌。
目前,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的18個小麥專家指導組仍堅守在麥田管理一線,結合地方技術力量,指導農戶開展科學澆灌,盡量讓每一滴水都能精準滴灌到麥田。
科學應對,專家支招“百米沖刺”關鍵期
“這一時期的田間管理,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大。這是小麥生長期‘百米賽跑’的沖刺階段,我們要打好最后這一仗。”郭天財說。
麥田管理的后期,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也是多種病蟲害和自然災害易發期和防控的關鍵期。郭天財建議,要重點抓好以下三個關鍵措施。一要預防干熱風。各地一定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加強防范,及時采用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方法,減輕干熱風對小麥生產的危害。二要預防倒伏。今年因為干旱,小麥植株普遍較矮,但進入灌漿期后,植株重心上移,頭重腳輕,大風后仍有發生倒伏的風險。三要防治病蟲害。盡管今年我省小麥病蟲害發生總體較輕,但小麥灌漿期是病蟲害易發期,目前個別田塊仍存在蚜蟲偏重發生的情況,要選擇合適的殺蟲劑、殺菌劑做好“一噴三防”,減輕植株病蟲危害。
郭天財建議,在小麥進入灌漿期后,對于土壤墑情尚可的麥田,只要不是特別干旱不建議澆水;對于干旱缺墑的麥田,有澆水條件的,建議豫南和豫東地區5月10日左右澆灌一次,豫北地區5月15日之前進行一次澆灌。澆水時要避開大風和高溫時段,小水澆灌。
郭天財提醒,河南是小麥育種大省,種子繁育田面積很大,這個時期要抓緊去雜去劣,確保為下一年提供數量充足、質量純正的種子,保證用種安全。
農時農事不等人,抗旱刻不容緩,河南干群必須齊心協力,堅決打贏這場“保糧硬仗”。
《 河南日報 》( 2025年05月10日 第 01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