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焦作日報
今年4月以來,河南氣溫不斷攀升,全省降水偏少,大風天氣較多。近日,省氣象局和省農業(yè)農村廳聯(lián)合發(fā)布小麥干熱風災害風險預警,預計5月11日至13日全省大部地區(qū)將出現(xiàn)35℃以上高溫天氣,干熱風災害風險將達到中度以上。
當前,全省小麥普遍進入灌漿期。今年小麥長勢如何?“干熱風”如何正確預防?5月9日,河南政府網邀請河南農業(yè)大學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晨陽,為大家解答“干熱風”成因及防范措施。
河南農業(yè)大學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晨陽正在麥田查看小麥長勢。
【天氣預報】高溫持續(xù),多地氣溫超35℃
據(jù)氣象部門預測,受降水和冷空氣影響,預計今天到10日,全省最高氣溫略有下降,大部最高氣溫多在23℃~28℃。隨著降水結束、云層撤離,今日起升溫進程將再度開啟,預計12~14日,北中部等地的最高氣溫將重返35℃以上。高溫與部分地區(qū)土壤缺墑狀況疊加,將使干熱風災害風險達到中度以上水平。
什么是“干熱風”?“干熱風”是怎么產生的?“‘干熱風’是小麥灌漿至成熟期出現(xiàn)的一種農業(yè)氣象災害,其特征為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力,會導致小麥蒸騰加劇,水分散失過快,從而影響小麥的正常灌漿。”王晨陽向記者介紹,一般來說,當日氣溫高于30℃,田間相對濕度低于30%,且風力≧3米/秒時,可判定為輕型干熱風過程;若14時氣溫高于35℃,田間相對濕度低于25%,同時風力≧3米 /秒,則為重型干熱風過程。
“就像人會中暑一樣,小麥也會‘中暑’。”王晨陽解釋道,“干熱風”是小麥生育后期的主要氣象災害,高溫、低濕、強風三者疊加,加速了水分的蒸發(fā)和植株的蒸騰,加速小麥植株衰老,縮短灌漿時間,最終形成“逼熟”現(xiàn)象。若未及時防控,千粒重可能下降2~3克,影響產量。
【苗情分析】全省苗期長勢正常,后期需防范“干熱風”風險
世界小麥看中國,中國小麥看河南。作為全國小麥的主產區(qū),河南的小麥產量和品質在全國占據(jù)重要地位。據(jù)省農業(yè)農村廳統(tǒng)計,今年全省冬小麥播種面積達8500萬畝,距離大面積收獲還有二十多天,目前正處于小麥灌漿期。
“我省今年小麥生產表現(xiàn)為前期基礎好,播種時土壤墑情好,整地播種質量高,做到了小麥苗齊、苗足、苗勻。”王晨陽介紹,今年全省苗期長勢正常,冬前及早春一、二類苗占比達90%左右。但從3月中旬以后,我省大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持續(xù)干旱天氣,降雨量較少,同時氣溫偏高,導致部分地區(qū)旱情突出,主要是我省南陽、駐馬店、信陽、周口、漯河等地,小麥生長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
局部地區(qū)面臨旱情疊加風險的考驗,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5月4日11時,全省51%的測站出現(xiàn)干旱,土壤缺墑情況加劇并向深層擴展。特別是濟源、三門峽、洛陽、漯河、南陽5地,缺墑測站比例超過70%。省氣象臺預測,本周全省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多大風天氣,全省旱情也將持續(xù)發(fā)展,土壤缺墑測站占比將持續(xù)增加。
“目前,我省小麥進入灌漿期,也是決定最后粒重的關鍵期。”王晨陽說,在目前降水較少的情況下,繼續(xù)干旱會影響籽粒的灌漿,后期發(fā)生“干熱風”的風險較高,各地需要提前做好防范。此外,后期還要注意預防病蟲害以及預防其他影響小麥生長的氣象災害。
【專家支招】“一噴三防”是關鍵,分類施策保粒重
針對當前形勢,王晨陽提醒廣大農戶,要根據(jù)小麥的生育時期、土壤墑情以及天氣情況,通過及時落實防范措施,減輕影響,促進灌漿,增加粒重。
“灌漿水既要‘看天’也要‘看地’。”王晨陽說,隨著小麥生長發(fā)育到后期,“干熱風”的發(fā)生頻率越大,對小麥的影響也越大,因此,后期應加強對高溫、“干熱風”的預防。
麥田噴灌設備。
在生產上如何科學有效預防“干熱風”影響呢?
王晨陽建議,墑情不足的麥田可以在灌漿初期及時小水細澆,滿足后期水分需求,改善田間小氣候。避免大水漫灌引發(fā)倒伏,成熟前15天則需停水防根系窒息。有微噴灌、噴灌設備的地塊,在“干熱風”來臨前適量噴水,增加空氣濕度、降低冠層溫度,預防和減輕“干熱風”對小麥的影響。
“磷酸二氫鉀+調節(jié)劑+殺菌劑的組合,是防早衰、抗干熱風的‘黃金配方’。”王晨陽介紹,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可顯著增強植株抗性,配合萘乙酸、三十烷醇等蒸騰抑制劑,能抑制植株蒸騰,減少水分流失,促進籽粒灌漿,提高粒重。同時結合小麥灌漿期病蟲害發(fā)生情況,混配殺菌劑、殺蟲劑,做到“一噴三防”,實現(xiàn)“防干熱風、防病蟲、防早衰”三效合一。
來源:河南政府網
部分內容和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
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屬《焦作日報》(微信號: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版權所有:焦作日報社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0013
-- 點擊關注 --
總值班:陳 彬 統(tǒng) 籌:王 鵬 梁易凝
責 編:陳 彬 審 核:豐舒濰
編 輯:李 洋 校 對:黃小霞
本報全媒體常年法律顧問:律師呂曉燕 律師朱建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