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有外媒記者提問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他認為應該由中國來緩和關稅戰,因為中方向美方出售的商品是美方向中方出售商品的5倍,125%的關稅是不可持續的。你是否同意中方有責任首先緩和局勢的說法?外交部發言人對此表示,中方多次闡明,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這場關稅戰是美方發起的,如果美方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施壓,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開展對話。
特朗普(資料圖)
貝森特的核心依據,是出口規模差異。他認為,中國對美出口占優。理應承擔更多,緩和關稅責任。但此觀點忽視,關鍵現實情況:中輸美多為剛需品,美對華出口依賴特定需求。二者需求彈性,存在本質不同。簡單以規模論責,有失公允合理。值得關注的是,其 “125% 關稅” 說法不實。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5 年中對美加稅最高 84%。主要針對農產、汽車等產品,與美宣稱稅率差距明顯。外界分析認為,美方此舉目的,或是輿論造勢,試圖概念混淆施壓。
從關稅政策本身而言,美國單方面挑起關稅戰,對大量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這一行為違背了世貿組織規則,破壞了全球自由貿易秩序。美國聲稱的高關稅不可持續,恰恰是其自身錯誤政策的惡果。加征關稅不僅導致美國消費者面臨物價上漲壓力,增加生活成本,還使得美國企業進口原材料成本上升,削弱了企業競爭力,影響了美國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些負面效應不斷累積,才讓美國感受到高關稅政策難以為繼,而這一局面完全是美國自食其果,與中國并無關聯。
特朗普(資料圖)
同時貝森特承認,未來跟中國的談判將會非常艱難,而且目前談判也并未正式開始,美國再次重申不想跟中國脫鉤,但這場關稅戰已不可持續。對于貝森特來說,雖然平時接受采訪可以大放厥詞,但這次會議卻并不一般,是美國著名財團摩根大通召開的閉門會議,來的都是華爾街幕后實際隱形大佬投資者,顯然表態要更慎重。在這種情況下,貝森特承認沒有跟中國開啟實際談判,而且談判很艱難,關稅對抗影響過大,這多半是實話,因為這些投資者代表的是美國真正的市場大玩家。
可惜中國并不吃這一套,外交部霸氣回應,表示這場由美國悍然發起的貿易戰,理應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開展對話。這種矛盾的心理,折射出特朗普政府博弈的心理,一邊清楚對華145%關稅不可持續,一邊又希望中國能主動尋求美國談判。可惜的是,中國并未讓其如愿以償。黔驢技窮的特朗普,編織了中美正在談話的謊話,遭到了中國官方無情的拆穿。
特朗普(資料圖)
美方的焦慮與中方的定力形成鮮明對比。一方面是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于尋求談判突破;另一方面是中國的沉著冷靜,堅持原則立場。這種反差背后,折射出的是兩國在當前貿易爭端中的底氣懸殊。那么,為什么美方如此迫切地想與中方談判?答案或許就藏在美國近期發布的一系列觸目驚心的經濟數據中。特朗普政府面臨的并非只是外交壓力,更是一場關乎政治生命的經濟危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表示,中方早就指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脫鉤斷鏈只會孤立自己。對于美國發動的關稅戰,中方的態度很明確,我們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一邊說要同中方達成協議,一邊不斷搞極限施壓,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