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大地上,東北野戰軍涌現出大批新生代將領,他們在黑土地大放異彩,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共和國的創建立下了赫赫功勛,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便是東北野戰軍的一員,他叫馬杰,建國后被授少將軍銜,馬杰將軍有哪些傳奇的經歷?
1919年,馬杰出生在山東省掖縣前洪溝頭的一個農民家庭,早年時期,馬杰主要在家鄉讀書,曾就讀于縣立師范講習所,后因家庭貧困輟學回家創辦義務小學,專門教授窮人家的孩子讀書。
1937年,日軍在盧溝橋策劃“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已到生死存亡的邊緣,國難家仇下,無數中華女兒投入到抗日救國的洪流中,1938年,馬杰由楊積善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時,掖縣成立了游擊隊,馬杰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工作,他本鄉五六十名青年參加八路軍,編為一個區中隊,馬杰自任隊長,經常活動在掖縣周圍,伺機打擊敵人,1940年11月,中共掖南縣委成立,馬杰擔任掖南縣委軍事部政治干事。
隨后不久,馬杰領導建立了掖西抗日根據地,同日偽進行堅決的斗爭,多次粉碎敵人的“掃蕩”,抗日戰爭勝利后,馬杰調任山東軍區第六師十七團政治處副主任。
當時,國共兩黨同時將目光聚焦東北地區,我黨向東北派出了大量的干部和軍隊,1945年10月,馬杰奉命從海上挺進東北,被編入東北民主聯軍。
1946年,馬杰率領部下參加了四保臨江戰役,這次戰役中,馬杰所在的團堅持奮戰三個多月,牽制了大量的敵人,受到遼東軍區的通令嘉獎,1947年9月,馬杰改任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十一師三十一團團政委,參加了攻克錦州和遼西殲滅廖耀湘兵團的戰斗。
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馬杰在戰斗中,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率領全團晝夜不停地行軍作戰,東北解放后,馬杰又跟隨四野大軍入關參加平津戰役,然后又參加了衡寶戰役和解放廣西桂林的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馬杰留在部隊工作,于1952年升任師政委,1955年,馬杰進入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系學習,在這一年的授銜中,馬杰被授予大校軍銜,進入到六十年代,馬杰先后擔任第九兵團二十七軍副政委和第九兵團二十七軍政委。
就在馬杰升任軍政委的這一年,也就是1964年,他晉升為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將軍。
1972年5月,馬杰調任北京軍區副政委,并兼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1975年2月,馬杰將軍在北京病逝,年僅56歲。
馬杰將軍一生,從一名默默無名的膠東知識分子,到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游擊隊長,然后又在東北野戰軍中大放異彩,他為共和國的創建和中國軍隊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這里,向馬杰將軍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