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產業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全國多地政府正通過設立產業基金、發放算力補貼等方式加速布局。2025年4月以來,杭州、無錫、南寧、成都等地相繼推出重磅政策,其中杭州計劃撬動千億級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無錫對創新主體給予最高2億元資助,南寧設立50億元專項基金,成都則每年發放1億元“算力券”。國家層面,600.6億元的國家人工智能基金已于年初啟動,重點覆蓋算力、算法、數據等核心環節。這場由政策與資本共同驅動的產業升級浪潮中,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價值被反復強調——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明確指出,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與“人工智能+”行動需協同推進,高質量數據集已成為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新標的。
這一趨勢對企業意味著什么?在人工智能與數據產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企業數據資產的規范化管理需求急劇攀升。無論是算力補貼的申領、產業基金的申報,還是數據資產的交易流通,均要求企業對數據資源進行精準計量、合規確權與價值評估。例如,杭州市對采購智能算力服務的企業按合同金額30%給予補貼,成都市對數據集購買方提供最高200萬元資助,這些政策落地均需企業出具數據資產的標準化財務記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