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加速,數據資產入表已成為企業財務管理和資本運作的核心議題。近期,44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年報中披露數據資產入表情況,累計金額達16.18億元,其中神馬股份、光大銀行等企業單筆入表金額超千萬元。這一現象不僅標志著數據資源向資產化、資本化的實質性跨越,更凸顯了企業對數據資產會計處理的迫切需求。與此同時,國家人工智能基金600.6億元的全產業鏈布局、常州2.4億元公共數據資產質押融資等案例,進一步驗證了數據要素的經濟價值正在通過會計體系實現量化與流通。
數據資產入表的政策環境與企業實踐正形成雙向驅動。國家數據局啟動可信數據空間試點,北京市探索數據資產證券化,廈門市對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提供最高500萬元補貼,這些舉措均指向同一目標:推動數據從“資源”向“資本”轉化。然而,這一轉化過程亟需專業人才支撐。傳統財務人員對數據資產的確認、計量、披露等環節缺乏系統認知,而數據資產入表會計(DACPA)這一新興職業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他們不僅需掌握《企業會計準則》中關于無形資產的通用規范,還需深入理解數據資源的特殊性,例如權屬分割、成本歸集、價值評估等核心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