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隨著周末游、短途游越來越受歡迎,人們出行的目的地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過去,高速服務區作為旅游中轉地,承擔著吃飯、加油、充電、如廁等基礎需求。而最近,位于安徽黃山市的呈坎服務區卻從中轉站變成了短途游的目的地。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體驗一下。
來到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家看,像這些母嬰室、開水房、淋浴間……基礎設施是應有盡有。另外,在這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這里居然還有一家酒店。
呈坎景區是一座有著1800年歷史的徽派古村落,也是5A級景區。以往從服務區下了高速路,再到景區,需要駕車行駛25公里的路程。經過擴容改造后,如今的呈坎服務區增設了互通立交、自助繳費系統等,實現了東西兩側服務區與景區的互聯互通,旅客下高速后僅需行駛1.5公里就能到達呈坎景區。
“快進慢游”旅游交通體系指的是構建便捷的交通網絡和豐富的旅游產品體系,讓旅客花費在旅途中的時間越來越短,留在景區景點的時間越來越長。而除了“快進慢游”,這里吸引大家的還有一座藏在服務區后面的大型休閑廣場。
在這座位于山間的休閑廣場上,各種娛樂項目為旅客提供了多元化的休閑體驗,像徽戲表演、炒茶體驗、竹編技藝等非遺活動也為研學游提供了好去處。
徽州區文旅體局黨組書記紀良麗稱:“呈坎服務區作為全省首個開放式交旅融合服務區,自2024年9月改造完成后便成為網紅打卡點和周邊城市游客進入徽州文化圈的重要中轉站,直接銜接了呈坎景區、大靈山度假區、唐模景區、潛口民宅,縮短游客‘最后一公里’的距離。在周末節假日出現了‘服務區引流—景區消費—周邊住宿’的閉環效應。”
當服務區從“過路站”升級為“目的地”,它不再是旅途的配角,而是串聯區域資源的樞紐,是文化展示的窗口,更是激活消費的引擎。今年“五一”期間,經過改造后的呈坎服務區車流量達9萬輛次,同比增長超40%,也帶動呈坎景區客流量同比增長近50%,真正實現了雙向賦能、共同發展。
山東臨沂:服務區“依山傍水” 旅客慢游新選擇
同樣,在山東境內的高速路服務區也在發生著變化。臨沂市就有一座通過升級硬件設施、軟件服務“依山傍水”的網紅服務區。曾經單調的“歇腳點”,如何變身成為激活消費的“流量密碼”?日前我們的記者也進行了探訪。
臨沂服務區總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呈連綿起伏的山勢形態,流水環繞建筑蜿蜒而過,營造出“車行山間、步入畫境”的視覺體驗。進入大廳,中心是一個開放式水街花園,兩側各種商鋪給來往旅客提供了相比普通服務區更寬闊的休閑場景、更豐富的就餐與消費選擇。
臨沂服務區的司乘服務也是升級版。服務區公共衛生間按照星級標準設計,使用智能系統為游客提供廁位引導、環境監測功能,還有除菌設備提升衛生間環境質量。停車場旁設置了司機之家,有單獨的免費休息區和淋浴區供過往貨車司機使用。
在臨沂服務區,如果您有多余的時間,甚至還可以體驗到非遺手作。
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臨沂分公司黨支部書記夏伯貞稱:“臨沂服務區在‘五一’期間入出車流量是7.5萬輛,同比增長36%,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即將到來的端午節,我們會邀請司乘人員和我們一起包粽子、送粽子,臨沂服務區也逐步從傳統驛站轉型為文化休閑目的地。”
除了臨沂服務區,山東高速還有其他主題式特色服務區,比如以婚慶為主題的棗莊服務區、“泰山文化”為主題的泰安服務區等,都豐富了旅客路途中的休閑體驗,還引流激活了區域消費。
廣東汕尾:藍鯨造型亮眼 服務區多彩活動促消費
在廣東汕尾市,長沙灣服務區以其標志性的“藍鯨”造型成為網紅地標。從空中俯瞰,兩條流線型的“藍鯨”躍動于海灣之畔。這里不僅成為旅客的休憩站,更化身為文旅融合的微型綜合體,通過漁歌展演、農特展銷等活動拉動消費。
走進長沙灣服務區的大廳,演員身著傳統漁家服飾正在大舞臺上表演,《斗歌》《織網謠》等經典的漁歌曲目讓旅客仿佛置身海邊漁村,現場氣氛熱烈,不少人舉著手機拍照、錄像。
長沙灣服務區是粵東最大的海洋文化主題服務區,外部車場用藍色點綴,和藍鯨造型相呼應,以外觀取勝;而服務區內則以海陸豐特色文化為內部裝飾主基調,設置了農特產品、老字號產品、“汕農領鮮”品牌產品展銷區,構建“交通+農文旅商”融合發展的模式,將“過路經濟”轉為“落地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