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陳先生連續半個月被“怪病”折磨:每天深夜入睡后,胸口總會泛起灼燒感,像一團火從胃部竄向喉嚨,有時還伴有酸水反涌,嚴重時甚至會被嗆醒。
起初他以為是吃辣太多導致的普通胃痛,自行服用胃藥后稍有緩解,但癥狀卻反復發作。
直到某天出現吞咽困難,連喝水都感到刺痛,陳先生才慌忙到醫院就診。
經過胃鏡檢查,他被確診為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已出現大面積糜爛。
醫生痛心指出:“如果能早點重視這些癥狀,病情不至于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 很多人覺得燒心、反酸只是小毛病,忍一忍、吃點胃藥就能好。
但實際上,反流性食管炎并非簡單的“腸胃不適”,若長期忽視,可能引發食管潰瘍、食管狹窄,甚至增加食管癌的發病風險。
這種疾病的根源在于食管下括約肌功能失調,導致胃酸、膽汁等消化液反流至食管,持續腐蝕食管黏膜。
想要及時察覺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我們必須警惕以下4大異常表現!
第一,反復燒心、反酸,千萬別當成“吃多了”
反流性食管炎最典型的癥狀就是燒心和反酸。
燒心表現為胸骨后或心窩處的灼燒感,尤其在飯后1-2小時、彎腰、平躺時加重,部分患者還會感覺灼熱感蔓延至咽喉部。
反酸則是指胃內容物反流至口腔,伴有酸味或苦味。很多患者誤以為這是飲食不規律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導致的,自行服用抗酸藥后癥狀暫時緩解,便不再重視。
但頻繁發作的燒心、反酸,實則是食管黏膜正在被胃酸“侵蝕”的警報。
臨床數據顯示,超過80%的患者首診時已出現食管黏膜損傷,拖延治療只會讓病情愈發嚴重!
第二,吞咽疼痛、異物感,警惕食管“受傷”
如果在進食時突然感到吞咽困難、疼痛,甚至覺得有東西卡在喉嚨或胸口,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這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導致食管黏膜糜爛、潰瘍,或是長期炎癥引發食管狹窄的表現。有些患者描述吞咽時像“吞刀片”般疼痛,只能吃流食;還有人總感覺喉嚨有異物,即使不進食也隱隱作痛。這些癥狀極易與咽炎、食管癌混淆,但它們背后的“真兇”,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在作祟!
第三,慢性咳嗽、哮喘,小心“胃食管”惹的禍**
你是否想過,久治不愈的咳嗽、哮喘,可能與胃部疾病有關?當胃酸反流至食管上段,甚至進入氣管、肺部,會刺激呼吸道引發咳嗽、哮喘等癥狀。這種情況在夜間平臥時尤為明顯,許多患者因此被誤診為慢性咽炎、支氣管炎,反復治療卻不見好轉。
研究發現,約30%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與反流性食管炎相關。
若出現“吃藥無效、夜間加重”的頑固性咳嗽,一定要考慮排查胃食管反流的可能!
第四,上腹痛、惡心嘔吐,別忽視消化道“求救信號”
除了燒心、反酸,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上腹部隱痛、脹痛,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這些表現容易與胃炎、胃潰瘍混淆,但反流性食管炎引發的腹痛通常沒有明顯的規律性,且在飯后、平躺時加重。更危險的是,長期反流還可能導致Barrett食管(食管黏膜發生腸上皮化生),這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之一。
若出現上述癥狀,務必及時就醫,通過胃鏡檢查明確病因。
想要遠離反流性食管炎,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醫生建議:
1.調整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少吃辛辣、油膩、酸性食物,睡前3小時不進食;
2. 改變生活方式:抬高床頭15-20厘米,減少夜間反流;戒煙限酒,肥胖者積極減重;
3. 定期篩查:有家族病史、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降壓藥)的高危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反流性食管炎雖然常見,但絕不是“忍一忍就能過去”的小病。
當燒心、吞咽困難、慢性咳嗽等癥狀反復出現時,別再盲目扛、隨便吃藥!及時就醫、規范治療,才能避免病情惡化,守護食管健康。
記住,身體的每一次不適都是在發出求救信號,別讓忽視和僥幸,釀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