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p>
這是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放在今天這個新聞里,刺得人心生寒意。
5月9日,看看新聞曝光了一則令人發指的新聞:
#學生被7個機構教官毆打致耳聾
這在報道的新聞中,不是孤例,而是一整套、系統性的、以“矯治”為名義對孩子實施暴力的黑產業鏈。
湖南“圣博”機構,一名學員在入校第一天就被七名教官圍毆到吐血,右耳失聰;
河南“創德”特訓學校,有學員半年內被跨省偷偷轉移三次,從河南到山東再回河南。
只要有風吹草動,這些所謂的“特訓學校”就會把學員連夜轉移,換個馬甲繼續營業。
這不是個別機構的腐爛,是一個行業的系統性作惡。
據知情人士透露,從2005年運作至今,這類“行為矯治機構”有完備的逃責邏輯和偽裝系統:
多重資質馬甲、跨省轉移學員、封閉式管理、家長不知情。
那問題來了:為什么這種披著“矯治”外衣的暴力能夠持續二十年?為什么它能像病毒一樣,在各地生根發芽?背后的邏輯到底是什么?
那要了解這背后的邏輯,我們要搞清楚這類機構存在的土壤是什么:
父母的恐懼,社會的焦慮,以及對“問題孩子”這四個字的刻板偏見。
很多家長是被“專家”、被互聯網信息流嚇大的。
他們看到一些“孩子打父母”“沉迷游戲”“早戀叛逆”的視頻后,心里發慌,就想著“送去特訓學校去改造改造”。
一旦孩子被貼上“問題少年”的標簽,就像被蓋了章、打了碼,父母也開始只看問題,不看人了。
但問題是,什么叫“問題少年”?逃課、頂嘴、打架、打游戲、談戀愛,這些是成長過程里的正常波動,還是病態行為?很多家長其實分不清楚,他們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處理情緒。
于是,這些機構就乘虛而入,打著“行為矯治”“軍事化訓練”“心理干預”的幌子,收割家長的焦慮和錢包。
而且他們不僅收割家長的錢,還收割了孩子的童年、尊嚴和身體健康。
我們來看看這個“圣博”機構的案例:七個教官圍著一個孩子打,把他打得吐血耳聾。這哪里是“矯治”?這是群毆,是虐待!
而這一切是在“教育”的名義下進行的,在“為你好”的幌子下進行的。
這種反人性的矯治邏輯,不就是典型的“以愛為名的暴力”嗎?
如果說這些孩子真有問題,那誰來定義什么叫“有問題”?誰有資格決定一個未成年人的命運?一個連基本教育資質都沒有、靠換馬甲茍活的地下機構,憑什么群毆別人家的孩子?
所以,胖胖看到這個產業的逃責模式:
一旦有媒體曝光,立刻異地轉移學員。
多地注冊公司資質,輪流替換。
家長簽協議,機構免責,封閉管理,外界不得干涉。
這是一整套高度職業化的“洗地系統”,甚至比互聯網詐騙還熟練。他們不怕曝光,因為根本就沒有打算“長期經營”,而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只要有焦慮的家長存在,他們就有生意。
曝光一個機構,他們就完蛋了?不,他們只是換個名字再來。甚至有機構一次性注冊多個名字,輪著用。今天叫一個名,明天就變另一個名,后天又更改了。
馬甲換得比誰都快,誰查誰暈。
咱們再扯扯家長這種思維
家長這種思維呢,是徹頭徹尾的“不把孩子當人的思維”。
把孩子看作麻煩、負擔、家庭隱患,而不是人。
盧梭《愛彌兒》不就說了這么一句話,"野蠻的教育為了不確定的未來而犧牲現在,使孩子遭受各種束縛,先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再指望他成為天使。"
你把一個孩子送進地獄,然后希望他出來以后變成天使?這不是教育,是煉獄,是毀滅。
我們再退一步說,就算一個孩子真的是“問題少年”,那也不能靠拳頭去解決。
你用群毆解決孩子叛逆,用鐵窗鎖住孩子游戲,用辱罵對抗孩子的抑郁,這不是教育,而是犯罪。哪怕站在最功利的角度,這種“矯治”也毫無效果——因為你解決的不是問題的根,而是在制造新的問題。
很多被從“特訓學?!背鰜淼暮⒆?,都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創傷,焦慮、抑郁、人格扭曲,甚至暴力傾向。他們不是被“治好”,而是被“壓抑”,被“傷害”。
說到底,這一切的根源,是整個社會對“乖孩子”的病態追求。好像孩子只要成績好、聽話、服從就是“好孩子”;只要叛逆、探索、自我意識強就是“壞孩子”。于是家長焦慮、老師焦慮、媒體焦慮,很多人形成一個沉重的現實:
在“矯治”之名下,孩子們被剝奪了應有的尊嚴和權利,被迫接受暴力和羞辱的“教育”。
轉過頭,你說說,教育的本質是什么?
教育的本質,是理解、陪伴和尊重,而不是控制、懲罰和壓迫。
任何一個家長、一個機構,只要不把孩子當人看,那就是在犯罪。
而這里需要的不只是曝光一家機構,不是關停一家機構,而是全面審視我們怎么對待孩子,怎么理解所謂的“問題少年”。
孩子不是產品,不是項目,不是用來解決父母焦慮的工具。 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情緒、有尊嚴、有成長的痛苦。
孩子不是用來矯正的,是用來愛的。
說到底,這不只是哪個機構的問題,是整個主流語境有問題。
病在功利的眼里只看成績,病在恐懼的心里只要服從,病在家長焦慮得想甩鍋,病在把“養孩子”變成“管理項目”。
而這些“特訓學校”,就是趁著我們集體的冷漠與誤解,堂而皇之地開了個惡魔機構。
你以為送進去的是一個叛逆的孩子,出來的卻是一個被暴力馴化、情緒凍結、精神斷裂的機器。
你以為你解決了問題,其實你才是問題的制造者。
這不是教育的失敗,是人性的崩塌。
一句句的“為你好”,幻想著打壓可以換來順從。
這就不是在教育孩子,你是在埋下仇恨、壓抑、傷害的種子。
等到他們長大了,終將反噬這一切,以更劇烈的方式。
所以,不是“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這么難教”了。
而是先想想,我們有沒有真的把他們當“人”看。
教育不是馴獸,是共生,是托舉;不是控制,是尊重;不是壓服,是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