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國際形勢,風云變化,大洋彼岸的美國,仗著擁有11支航母編隊與近乎無敵的遠海作戰實力,在四處踐行霸權主義。
近日,我國自研的高速無人潛水艇下水,也算是給足了美國壓力,畢竟耗資巨大的航母編隊,要是被這樣的武器端掉,就不劃算了……
“藍鯨號”無人潛水艇下水
2025年4月28日,隨著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一聲:“我宣布,全球首艘高速可潛無人艇下水。”
一艘模樣特殊,聞所未聞的“未知”海上運載工具,在珠海被吊車放入海中。這艘新型無人潛水艇就是由中國自主研發的“藍鯨號”。
2022年,為了更好的研究神秘的海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了一項名為“智能敏捷海洋立體觀測儀”的項目,建造一艘滿足要求、能搭載各種傳感器與精密儀器的潛水器,成為了該項目的第一個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南海調查中心共同建立項目,隨后研發的重要任務交到了由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手中。
而他們也沒有辜負項目組的期望,這艘潛水艇在今年被研發完畢,經過了眾多測試與重重質量檢測后,終于在4月28日下水。
據悉,“藍鯨號”無人潛水艇長11米、排水12噸,在水面的航速能保持最低30節、最高40節的航速,以及超過數百公里的續航。
此外,除了在水上行駛外,這艘艦艇還可以下潛到水下十幾米的位置,并且在該深度實現水下航行。當不需要其行動的時候,它可以保持靜態懸浮的狀態長達一個月,并能隨時啟動以完成來自控制中心傳達的各種命令。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潛無人艇項目總工程師吳國松介紹道:“此前我國所設計生產的無人艦船,并不能完美實現潛水與航行的有機結合,適用性相對來說較窄,并且此前的航行器都過度依賴外國技術,大規模量產困難。”
緊接著他補充到,藍鯨號可以在風浪來臨前潛入海中,隨后為人類測量臺風中心的寶貴數據。其次它還可以測繪水下地形、進行水下拍攝等任務,為我國海洋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料,幫助我國在此行業進一步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軍事領域的應用前景
盡管研發“藍鯨號”的初衷是為了輔助我國對海洋的科研工作,但是“藍鯨號”身上卻存在著巨大的軍事潛能。首先水下無人艦艇原本就是世界各國相互競爭,投入巨大的研發方向,其看中的就是其應用場景廣闊的優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就憑借潛艇戰術壟斷盟軍商船來往,給予盟軍艦隊極大的威脅。此后潛艇等軍事裝備就被各國所重視起來。但從這兒,就足以見得“藍鯨號”的價值,這種無人艦艇,有望能以較小的代價實現與潛艇相同的作用。
在技術進一步成熟,這種無人潛艇可以量產后,通過模塊化批量換裝對艦武器與通訊設備,這種以科研為目的而誕生的裝備,便成為了打擊水面艦艇的有力武器。再加上量產后,必定會下降的成本,讓大規模的生產成為可能。
俗話說“量變引起質變”,一艘這樣的無人潛艇可能不會帶來什么威脅,那么十艘、百艘甚至是上千艘就不一樣了,畢竟我國在反艦武器上的研發之路也算是頗有心得,在未來保不準會有什么樣的武器成功被安裝在像這樣的無人小艇上。
美航母的糟糕維護,讓其成為可能
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的海軍實力特別是航母編隊是極為強大的,11支航母編隊的巨大數量,是美國此前在全世界實現霸權之路的資本。
但是在2024年8月,也門局勢升級后,有一段時間,美軍在全球部署的航母僅有4艘,太平洋地區更是完全沒有了可用的航母。
美國造船業的低迷,導致許多在港航母無法完成維護,“排隊”在港口等待,是這樣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據2024年的數據顯示,美國在全球商業造船市場的占有率僅為0.11%,曾經的造船大國,下船如同“下餃子”的美國,究竟怎么了?
其實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造船業仍然保持著較高的競爭力。但在冷戰結束后,美國失去了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對手,對于軍事領域的投資全方位縮減,其中就包括海軍賴以生存的造船業。資金流入減少,讓美軍船廠的設備水平與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度逐漸降低。
根據資料顯示,美國海軍所運營的四大造船廠,諾福克海軍船廠、樸茨茅斯海軍船廠、珍珠港海軍船廠、普吉特灣海軍船廠,承擔著大部分美國航母建造、維護以及現代化改造任務,但它們都受到了落后設備的限制。
這不僅讓航母維修及建造時間大大增加,同時也降低了航母、艦船裝備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美國造船業所面臨的人才缺口,也是造成目前海軍狀態低迷的原因。冷戰時期美國造船業所留下來的有經驗的工人,到目前大多以及因為年齡不再能勝任工作,再加上之前新冠疫情所導致的失業潮,船廠一度到了無人可用的情況,現在美國造船廠中的工人,大多才入行2-3年,美軍不能指望這樣的“技工”能做好航母維護工作。
再看之前“福特”航母出現拋錨的情況,大概也與這些原因脫不了關系。
在基本航行都出現問題的情況下,試想一群搭載反艦武器的無人潛艇突然發難,美國航母有什么能力來攔截它們的攻擊?僅靠屏衛艦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一艘航母的正常運行,背后依靠的強大的后勤能力與制造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其基本的可靠性。如果裝備頻繁的出現問題,即便是原始的炮彈,只要達到一定數量,都有擊毀航母的可能性,更不說先進無人武器,這也正是美國《海軍新聞》對此表示擔憂的真正原因。
參考資料:
全球首艘高速可潛無人艇下水 可深入臺風中心 央廣網2025-04-29
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破冰還是陣痛? 美國三大智庫共謀造船業重振方案 觀察者網2025-04-27
全球首艘,今日下水! 澎湃新聞2025-04-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