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第一次體驗中國書法,波蘭游客連連發(fā)出如是感嘆。5月10日下午,上海市群眾藝術(shù)館迎來了近60位來自波蘭的入境游客,他們帶著好奇的目光走進場館,參觀攝影展覽、體驗傳統(tǒng)文化、采購非遺文創(chuàng)。
“羊毫是由羊身上的胡須、腋下及尾巴等部位上的毛制成,狼毫主要由黃鼠狼的尾毛制成,我們現(xiàn)在用的兼毫則是羊毫和狼毫組成;墨汁主要由物膠質(zhì)和香料等組成。團扇則象征著團圓和美滿.....”姜濤為大家介紹著中國“文房四寶”的制作方法,波蘭學員認真地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有人還拿起手機把老師的講課內(nèi)容全程錄下來。握筆的時候,學員們虛心向老師和周邊工作人員詢問提筆和書寫的規(guī)范,大家在正面和反面寫上了“友”字的繁體和簡體字,并且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不少游客還簇擁到書法老師身邊,請老師也在扇子上簽上名字。
在一樓展廳中,波蘭游客們參觀了新展《環(huán)形的人》。策展人陸寅蘭告訴他們,這個展覽都是一個個平凡中國人拍攝的身邊的平凡人平凡事,大家看得十分認真,看到感興趣的照片,不時舉起相機記錄下來。
最后,旅行團一行來到“遇見”海派非遺集市,在攤位前品嘗中國茶、體驗拓印……“中國茶和日本茶有什么區(qū)別?”“這個球(蹴鞠繡球)是做什么用的?”“這個食品是用什么做的?”一切都讓他們感到新奇。有的游客雖然語言不通,但努力地通過比劃進行溝通,了解這些非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精致的手工藝及其蘊含的文化,讓他們贊嘆不已。不少游客都購買了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帶回去。他們對熱情好客的中國人也十分感激,臨走之前,有的游客還拉著在場的工作人員一起自拍合影留念,表示在場館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這是上海市群眾藝術(shù)館首次嘗試聯(lián)動在線旅游平臺、旅行社開展入境游體驗,旨在支持本市旅游企業(yè)創(chuàng)新旅游供給、開拓旅游市場、吸引城市流量、促進旅游消費。“我們將利用好文化館的優(yōu)勢資源,以全新視角講述中國故事、上演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讓全球入境游客更好體驗上海,從文化館這個入口了解更多中華優(yōu)秀文化,成為國際文化傳播的橋梁。”館長吳鵬宏表示,之后還將繼續(xù)聯(lián)動相關(guān)旅行社,為更多外籍游客做好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務(w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