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暖心提醒,音樂相伴更有感覺~
彭海文
那是我在南京某軍隊醫院急診科輪轉的第一個春天。醫院依著獅子山,隔著窗就能看見閱江樓飛檐翹角的輪廓,長江像一條銀色緞帶,在夕陽下閃著粼粼波光。那年我二十三歲,白大褂口袋里總揣著聽診器,以為拯救生命就像春風拂過山崗那樣理所當然。
直到我遇見那個孩子。
那天上午十點,陽光正好斜照進急診大廳,救護車的鳴笛聲刺破了平靜。推車上躺著一位面色灰白的中年女性,民警說晨練群眾在長江大橋下發現了昏迷的她。她的碎花手提包像片枯萎的樹葉掛在推車邊緣,里面只有一部手機和一些零錢。
我們正在聯系家屬時,急診玻璃門被猛地推開。一個穿藍色校服的男孩跑進來,他踮腳望向搶救室的模樣,像只被雨淋濕的雛鳥。他是這位中年女患者的兒子。他右手攥著母親的翻蓋手機,拇指輕輕搓動手機背板,抬頭望向我們說:“小姨說她在來的路上了。”
CT結果顯示,腦干出血。送患者去ICU的路上,男孩一直跟著推車小跑,校服后背被汗水洇出深色的地圖。傍晚我去ICU查房時,看見他獨自蜷在走廊塑料椅上,耷拉著腦袋,懷里抱著那個碎花布包。
深夜來探視的是一對母子,他們是昏迷婦女的前夫和前婆婆。中年男人跟我說:“醫生,你們一定要好好把病人救活啊,她是我的前妻,我們已經離婚了,還有個這么小的小孩跟她生活,要是有個萬一,那小孩多苦啊。”這時那個更老的婦女也抹著眼淚:“我是她原來的婆婆,醫生啊,求求你們了。”我點點頭,默默看著他們離開。
今晚我得回自己科里值班,但這個小男孩和受傷婦女的樣子,還有監護儀上的數字,一直在我腦海浮現。我為他們擔心,在心中為他們祈禱,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
第二天清晨,我下夜班時接到電話,說那個女患者沒撐過黎明。醫護人員已經竭盡全力了。經過急診大廳時,我恍惚又看見那個藍色校服的身影在陽光下奔走。
前不久的一個春雨夜,我和團隊成功搶救了一位病情危重的患者。監護儀上平穩的波形讓我想起當年那個最終停止跳動的數字。作為醫生,我們終究要學會與無力感共處,面對病魔的沖擊,我們不能保證每回合都能得勝而歸。就像長江水既托得起萬噸巨輪,也會帶走一片落花,但若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我一定會全力以赴。
此刻窗外海棠正綻放花蕾,春意盎然,生機無限。不知道那個曾經抱著碎花布包的孩子,是否也在某個地方,看著這充滿希望的春天。我篤定,當年那個無助的孩子如今已經長大了,也成為別人的依靠,祝福你。
文: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戰創傷醫學科 彭海文
整理:健康報特約記者 朱廣平
編輯:張昊華 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3Q7REDNE】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