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 陳琳輝)“醫院給母親下了病危通知書后,她唯一的愿望是躺在家里柔暖的大床上安心地合上眼睛。”5月10日,家住上海的楊先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為了給老人搶時間,家人緊急聯系了非緊急救護轉運車,“感謝車上的非緊急救護轉運員全程專業的服務,幫我媽媽實現了最后的愿望。”
5月8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公示,擬新增17個新職業和42個新工種。在“醫療臨床輔助服務員”職業下新增設“非緊急救護轉運員”工種。
江蘇省揚州市非緊急救護轉運員正在工作。圖源 澎湃新聞
“非緊急救護轉運員是指在非急救情況下,為患者提供出院回家、轉院等專業護送服務的工作人員,途中一般會為患者提供監護、吸氧等照護服務。”5月10日,福建省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吳文思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近年來,患者對非緊急救護轉運的需求不斷增加,新工種的明確有助于規范相關服務的內容和價格,實現醫療服務的延伸,對患者、家屬、醫院、社會而言是多方共贏的。
江蘇省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骨科主任王加寬介紹,很多骨科患者出院時都不能獨立行走,需要家屬或工作人員的幫助;尤其是接受了骨折內固定、脊柱內固定及關節置換等手術治療的患者,出院時要避免不當體位,難以乘坐普通小型車輛,更需要專業、可靠的非緊急救護轉運服務。
王加寬表示,在2023年揚州市“962120”非急救轉運服務熱線開通之前,一些有相關需求的患者選擇撥打120急救電話、通過救護車轉運,造成了急救資源的占用和浪費。還有部分患者選擇了不具備非急救轉運資質的轉運車輛,即“黑120”,“它們不僅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私自改裝的車輛和未接受專業培訓的人員也無法保證患者在轉運過程中的安全。”
在王加寬看來,非緊急救護轉運員這一工種的增設,有利于提升崗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規范相關服務,進一步降低出院患者的轉運風險,暢通患者出院回家的“最后一公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