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后,美英俄三大巨頭中,只有美國是獲利最多的存在。因為美國從始至終都沒有經歷過較大的戰爭創傷,反倒是一直在獲取戰爭紅利。
尤其在蘇聯解體之后,美國的實力更是遙遙領先于世界。由于長期保持世界第一,美國開始習慣甚至沉迷于這種感覺。
所以只要有國家出現,可能超越美國的跡象,美國政府就會動用一切手段打壓遏制后來者,這是中美之爭的起源。美國和中國推崇的合作共贏思路完全相反,這讓兩國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但在之前,中美兩國實際上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蜜月期,雙方的經濟合作也是如火如荼,尤其在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美國相當重視中國市場,來自于美國的投資也是與日俱增。
但現如今物是人非,美國覺得現在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達到了足以威脅自己的地步。要知道,中國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從工業弱國發展到世界離不開的制造業強國。
這樣的發展速度是美國所忌憚的,而且在近些年中國在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以及無人機等很多領域都拔得頭籌,這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極度焦慮,各種制裁層出不窮。
——而我們最為熟知的,應該就是美國針對中國的半導體制裁。
但美國也知道,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中國的制造業早已經不再受制于人,所謂制裁,最終都會化作中國自給自足的動力。
而根據一些國際機構預測,中國半導體的自給率正在逐步上升,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美國的半導體制裁策略最終將會成就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時間會證明這一切,美國費盡心思卻一無所獲,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大步向前。
當然,美國也不是沒有想過其他的辦法,美國準備扶持新的制造業強國來替代中國,這其中包括兩個國家,而且還都是中國的鄰國,可見美國果真包藏禍心。
第一個國家就是印度這個國家,雖然和中國一樣,秉持著不結盟政策,但是這些年沒少給我們惹麻煩,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選擇印度就不奇怪了。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此前表示:美國與印度已經敲定了談判框架,并且已為互惠貿易談判制定了路線圖。
按照美國的說法,正在討論中的美印貿易協議將涵蓋19個類別,包括擴大農產品、電子商務、數據存儲和關鍵礦產的市場準入。
印度總理莫迪也已經急不可耐,順便透露了一下美印之間的目標,他曾表示:美印兩國已設定到2030年將雙邊貿易翻一番的目標,達到5000億美元。
當然,莫迪這么有信心也是有原因的,現如今在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之下,美國企業也紛紛行動起來。
以影響力頗大的蘋果公司為例,蘋果公司已經表態,計劃未來四年在美國支出和投資超過 5000 億美元,振興美國制造業。而莫迪感興趣的是,蘋果公司之后的動作。
因為特朗普加征中國商品關稅,蘋果公司將會面臨成本上升等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蘋果公司開始加速轉移中國國內產業鏈,其中很大一部分產能將會轉向印度。
那么,為什么是印度呢?一方面是因為在印度建廠的成本預算比較低,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印度市場的龐大本土消費潛力亟待挖掘。
當然,這并不是個例,而是大量以蘋果為首的美國公司之后要做的。
除了印度之外,越南也是美國重點看好的國家。要知道,這些年越南的制造業發展也是相當不錯的,這也讓美國對越南寄予厚望。
這些年,來自美國的投資也不少,這也讓越南嘗到了甜頭。尤其在美國開始重點針對中國制造業之后,越南自然也就成為了美國心中代替中國的最佳人選之一。
就像之前美國在各方的注視下和越南簽署了多項經貿合作協議,儼然要大干一場.。
但特朗普真以為領著一群蝦兵蟹將就能取代中嗎?勤勞而有智慧的中華兒女才能創造的奇跡,怎么可能隨便就被人超越。
就像我們上面提到的蘋果手機等產品的零件生產、拼裝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完成。當然,這一點印度還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是要論工人的素質,中國工人的素質以及態度絕對是天花板級別的。
更何況,任何工廠的開設都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印度以及越南的水電建相當糟糕,很難看出她們有媲美中國制造業的跡象,所以說美國的這些策略從一開始就注定無功而返。
毋庸置疑,特朗普折騰來折騰去,最后傷害的只會是美國自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