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編輯家、作家、畫家、藏書家葉靈鳳先生誕辰120周年、逝世50周年。
葉靈鳳與上海這座城市有著深刻的緣分:早年在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求學,以創造社“小伙計”的身份嶄露頭角,走上文學道路。上世紀三十年代,他創作了《時代姑娘》《未完的懺悔錄》《永久的女性》等反映上海都市生活場景的小說,是海派文學寶庫中的重要作品。他還參與編輯、主編《洪水》《幻洲》《戈壁》《現代小說》《現代文藝》《萬象》《六藝》等多種文學刊物,對上海文學的發展貢獻良多。
紀念展海報
5月10日,由上海市作家協會、巴金故居、巴金圖書館主辦的“回歸上海:葉靈鳳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巴金圖書館開幕。這也是國內首次舉辦的葉靈鳳紀念展。
葉氏后人專程從香港趕來,將一批1938年從上海帶出去的葉靈鳳收藏的藏書票捐贈給上海文學館。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孫甘露向葉靈鳳家屬代表頒發捐贈證書。
葉靈鳳七子葉中輝先生表示,讓這些藏書票回到上海,辦一個小小的展覽,一直是父親的心愿。
“葉氏后人將一批歷劫幸存的珍貴的藏書票捐贈給上海文學館,與上海再續前緣,可以說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返鄉’?!鄙虾J凶骷覅f會黨組書記馬文運說。
一份無言的見證
葉靈鳳一生喜好搜集書刊,摯愛藏書票。
他曾在文章中回憶,“一·二八事變”后不久,他“只身寄住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家公寓里,每日浸在書堆中”,他偶然注意到西方藏書家貼在書上的藏書票,“不覺立時著了迷”。
他不僅癡迷于藏書票的收藏和研究,致力于藏書票在中國的推廣,還設計了自己的“鳳凰”藏書票,并通過與日本和歐美各國藏書家的交換,搜集了一批藝術精美、題材廣泛、富有書香氣息的藏書票。1933年8月,巴金先生還曾經和朋友一起到葉靈鳳的寓所觀賞藏書票。
全面抗戰爆發后,葉靈鳳輾轉廣州、香港等地,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后定居香港。他在上海的藏書在戰爭的烽煙中全部失散。幸運的是,還有一批藏書票由葉靈鳳的夫人趙克臻帶到了香港,歷劫幸存。
葉靈鳳女兒葉中敏在《父親的藏書票》中回憶道:“當時日本人飛機正在頭上扔炸彈,英國戰艦‘紫水晶號’被炸沉沒,而母親懷中緊緊抱著的,就是父親那一只藏書票小木盒!就這樣,這一批上世紀三十年代父親同世界各地作家、收藏家交換而來的藏書票,在漫天烽火中從上海到了香港,并且隨同父親寄居香江半個世紀,始終默默躺在一只不起眼的小木盒中,無言見證著時代風云下一段已逝去的世紀文人友誼和創作。”
而今,這批歷經磨難得以留存的珍貴藏書票已鄭重回歸上海,入藏上海文學館。
“作為一個紀念”
葉靈鳳先生曾說:“也許等到秋高氣爽,燈火可親之時,有機會將這一份歷劫幸存的藏品,整理一下,舉行一次小小的展覽會,作為一個紀念罷?!?/p>
如今,這份紀念在巴金圖書館得到實現。這批藏書票的回歸,也讓“葉靈鳳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意義非常。
“葉靈鳳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現場
此次展覽分為“上海記憶”“藏書票之愛”兩大部分。在展覽上篇,我們可以看到“葉靈鳳的上?;貞洝薄叭~靈鳳作品中的上?!薄叭~靈鳳的作品”“文學界對葉靈鳳的評價”“葉靈鳳年表”多個部分。展覽下篇包括“葉靈鳳藏書票”“葉靈鳳論藏書票和藏書”“葉靈鳳的設計作品”三大內容,重點展出此次葉家捐贈的藏書票。
這批藏書票,從票主身份上看,有些是文人、小說家、翻譯家、文藝批評家,如作家施蟄存;也有收藏家,如英國倫敦古書商Andrew Block等。從主題上看,有紋章題材、讀書人題材、書房題材、航海題材、借書題材、玩具題材、貓頭鷹題材、人體題材、死神題材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作品中挖掘出一張票主為1931年加入左翼美術家聯盟的畫家、新中國美術奠基人之一的蔡若虹,這是目前所發現中國藝術家使用藏書票的罕見早期實例之一;另外一張票主EdwinA.Dearn是英國魔術師、魔術題材藏書家,曾任世界魔術師協會駐華代表;此外,展覽還特設齋藤昌三專題,通過葉靈鳳作品中的描述配以圖片展示,呈現了葉靈鳳與日本的藏書票專家齋藤昌三因藏書票而結緣的故事。
“葉靈鳳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現場
同時,巴金故居、巴金圖書館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子善、出版人阿罡將這批藏書票和相關資料整理、編印成圖錄,并精選葉靈鳳先生珍藏的藏書票中的十張,由巴金圖書館印制成《藏書票之愛》紀念冊,以紀念葉靈鳳先生。
《藏書票之愛》紀念冊
在展覽開幕當天,葉靈鳳誕辰120周年紀念座談會也同時舉行。主辦方及葉氏后人邀請陳子善、許禮平、李廣宇、趙普光、吳邦謀、許迪鏘等五十余位文化界人士共憶葉靈鳳,共話現代文人的精神和情趣。學者李怡、導演許鞍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小思(盧瑋鑾)、作家董啟章等以視頻形式發言。
5月11日,巴金圖書館系列講座品牌“文壇茶話會”第十一期,葉靈鳳研究專家李廣宇也將為讀者講述《重識葉靈鳳》。
馬文運表示,先期開放的巴金圖書館和即將全面開放的上海文學館,對守護、傳承上海文學意義重大,將通過文化創新、轉化,使其成為城市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為上海文學的未來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