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學術圈月度十大好書”榜單由法學學術圈“十大好書”評審團本著“客觀、專業,為讀者負責”的原則,遴選知名出版機構新近出版且廣受好評的法學圖書,在每月月底或次月月初發布榜單(申報截止日期是每月25日,可添加評審團聯絡人微信muxihuaibai具體對接)。
經過評選,評審團推薦以下圖書上榜“2025年4月法學學術圈十大好書”,排名不分先后 ——
1
永不再來:對醫學屠殺的生命倫理學反思
永不再來
對醫學屠殺的生命倫理學反思
[以]泰莎·切魯切、[美]杰弗里·布拉默 著
蘇玉菊 譯
知識產權出版社
評委推薦: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書。作者通過對大屠殺檔案中所記錄的納粹醫生、囚犯醫生在大屠殺期間的醫療行為的研究,探討其中所蘊含的生命倫理學問題。為什么要揭開沉痛的歷史?為什么要召喚鬼魂?為什么要打開有關毒氣室的記憶——這個大屠殺所引起的折磨和絕望的潘多拉盒子?當作者費勁心力地收集點點滴滴來銘記時,它是如此觸痛我們的心靈,但是,為什么還要這樣做?
我們不應忘記,納粹醫生的所作所為真切地揭示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暴力與侵略本性。無以計數的實驗、經驗和研究都表明,我們擁有盲目追隨強大邪惡勢力的本性,只要條件適當,都易于變得殘忍。作為人類一分子的醫生手握生死予奪大權,更應警醒。
多年后,我們為什么要重溫這些事件?不是因為我們期待著另一場大屠殺,而是因為人類必須時刻警惕對其道德操守的挑戰。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傳統的醫學核心價值觀遭到了深刻而猛烈的破壞,因為德國醫學界屈服于第三帝國的觀念與優先權。納粹時期德國生物醫學的歷史迫使我們審視自己的核心假設,即現代醫學與生命科技發展所依據的感知性真理與終極目標,這對于生命科技飛速發展的21世紀來說十分重要。我們認為,衛生保健專業人士、從事倫理學或法學研究與實踐者以及相關人士應該研究和了解這些醫療衛生中的反常行為,以便就生命倫理學問題舉行切實可行且具有指導意義的對話。
2
公司法學(第五版)
公司法學(第五版)
趙旭東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評委推薦: 凝聚新時代法學智慧,由著名學者趙旭東教授主編的"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公司法》,全新修訂上市(第五版)。它不僅是一部教科書,更是通向中國式現代化企業法治建設的數字密碼本。
伴隨2023年《公司法》涅槃重生,本書如同精密的法律望遠鏡,將公司資本制度變革、股東權益保護創新等前沿議題盡收眼底。十五章知識矩陣構建起階梯式的認知體系,從公司設立到跨境經營,每一節都是打開商事法治之門的密鑰。尤其匠心獨運的"理論穹頂"與"實務地基"雙軌設計,讓學術爭鳴照進司法實踐,通過掃碼即現的200+典型案例,搭建起課堂與法庭的無縫橋梁。這里既有守護法學教育本真的學術定力,又涌動著回應時代叩問的創新魄力。"理論探討"專欄如星火點燃思維原野,"實務研究"板塊似明鏡映照真實商戰。當數字技術擁抱傳統教材,每一頁都生長出立體的知識生態,讓研習者既能觸摸公司法脈動的理論心跳,又能感受條款落地時的實踐體溫。這冊經典公司法學教科書既是莘莘學子攀登學術高峰的登山杖,亦是實務精英破解商海謎題的金鑰匙。翻開它,您將開啟的不僅是對公司法治的認知革命,更是參與塑造新時代市場法治生態的莊嚴承諾。
3
研究生論文寫作與時間管理
研究生論文寫作與時間管理
謝立斌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評委推薦 :區別于學界泰斗的云端絮語,這部實戰手冊扎根于真實的學術土壤——那些被導師追問進度的戰栗,查重系統跳動的紅色警報,答辯前夜的輾轉難眠,都化作書頁間的共情密碼。翻開它,你握住的不僅是方法論,更是與萬千學術攀登者同頻共振的能量場。作者謝立斌教授以其跨洋淬煉的學術基因——從天津大學雙學位到德國漢堡大學法學博士,再至法大講壇二十載春風化雨——打造出直擊學術寫作痛點的雙螺旋解決方案。
本書上卷如精密的手術刀,剖解從選題破繭到結論收鞘的全流程。當傳統寫作指南還在云端講述"大師方法論",本書已俯身搭建實操腳手架:文獻綜述的思維腳手架、論證鏈條的榫卯結構、誤區脫困的應急錦囊,每一頁都浸透著教學現場的溫度。特別為在黑暗中摸索的本科生點亮引路燈,為困在"文獻迷宮"的研究生繪制逃生地圖。下卷化身時間煉金術,將碎片鍛造為學術鎧甲。獨創的"狀態—日程—抗拖延"三維管理模型,將學術馬拉松拆解為可丈量的里程碑。這不是空洞的勵志宣言,而是經數屆研究生實證的生存指南:當凌晨四點的靈感與晨間六點的規劃相遇,拖延焦慮終將熔鑄成篤定的寫作節拍。
這部雙卷本,是獻給所有在學術深海中泅渡者的氧氣面罩,是時候讓寫作焦慮止步,讓每一個學術夢想都能循光而行了。
4
故事正義:文學影視中的法律文化
故事正義
文學影視中的法律文化
趙進華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評委推薦 : 《清平樂》的宮闈燭火映照出宋代婚姻法的經緯,《鶴唳華亭》的權謀棋局折射了程序正義的博弈……《故事正義》以令人驚艷的姿態,為法律與人文架起了一座跨越時空的虹橋。本書不是枯燥的學術考據,而是一場喚醒文化基因的智識探險——在徽柔公主的眼淚里窺見君權與夫權的千年角力,從宋慈父親的血書中觸摸古代錯案追責的灼人溫度。
作者手握法律史的手術刀,剖開《紅樓夢》的家族禮法、《聊齋》的幽冥訴訟,讓《長安十二時辰》的戌樓鼓點與唐代行政法治共鳴。每一篇都是雙重解碼:既要揭開文學密碼中的法律玄機,又要剝離律典條文里的人文精魂。書中獨創的“文化雙螺旋”敘事——左手拈起《醒世姻緣傳》的婚姻契約,右手展開當代法治思辨——讓學術考據化作跌宕的故事鏈。二維碼鏈接著古典判例與現代庭審,腳注里藏著蒲松齡的法理幽思與羅翔的刑法講義。這種跨越千年的法律對話,既讓法學學子看見制度的來路,更令文藝青年驚覺:原來我們癡迷的劇情轉折,盡是法理與人性的永恒纏斗。
這冊跨界之書,是送給所有法律人的人文基因圖譜,也是獻給文藝愛好者的法治啟蒙課。
5
16至20世紀知識史中的流亡者與客居者
16至20世紀知識史中的流亡者與客居者
[英]彼得·伯克 著;周兵 譯
商務印書館
評委推薦:本書聚焦多種類型流亡者與客居者,展現異質文化的融合創新。作者突破傳統知識史框架,聚焦流亡者與客居者這一特殊群體,詳細介紹了近代早期的流亡者,涉及猶太人、穆斯林、東正教徒、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五類;集體性客居者,涉及商務、宗教和學術三類;1789年后因政治流亡者或種族清洗的受害者。伯克認為,歷史上不同文化背景學者之間的相遇,對雙方都是一種教育,讓他們接觸到不同的思維方式。流亡者用疏離超然的眼光看待祖國和客居國,使他們能夠注意到兩國學者所忽略的東西;與此同時,兩種不同的思想風格有時經過他們的融合會通后,也會產生創造性的混合,產生新的知識。
本書所呈現的,是過去500年間發生在歐洲和美洲知識史上的一些經過挑選的案例研究,開始于1453年奧斯曼帝國占領君士坦丁堡,截至1976年阿根廷成立軍政府。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學者和科學家群體,以及他們對于所謂“知識共同體”和“科學王國”的貢獻。此外,書中也涉及一些非學術群體在知識生產與傳播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別是翻譯家、印刷商、新聞記者和出版商等,為讀者描述了一幅多角度、全新的社會史圖景。
6
民法規范的證明責任
民法規范的證明責任
吳澤勇 著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評委推薦:當善意取得的“善意”在法庭上淪為空談,當網絡侵權的證據鏈在數字迷霧中崩解,民事訴訟的脊梁——證明責任,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震蕩。吳澤勇教授的這部《民法規范的證明責任》,猶如刺破理論與實踐斷層的手術刀,直面十大司法實務的“黑洞級”難題,為困在舉證迷宮的法官、律師、學者點燃思維的探照燈。
本書摒棄“空中樓閣”式的理論炫技,以十場民法典語境下的實戰推演重構證明責任體系。從民間借貸的舉證困局到環境侵權的證據天平,從個人信息泄露的“沉默之證”到違約金調減的博弈密碼,每一個專題都是實體法與程序法碰撞的星火。作者以德日法系的原理為錨點,在中國司法土壤中培植出“規范說”的新根系——既捍衛證明責任作為裁判方法論的本體價值,又在《民法典》框架下催生適配數字時代的解紛邏輯。作者吳澤勇教授深耕證據法領域二十載,以數十篇權威論文鑄就學術利刃。書中既有《法學研究》級的理論銳度,更含裁判文書網般的實務觸感。從原理澄清、法典解構到方法進化,讓晦澀的證明責任分配化作可視化的決策樹。掃碼案例庫中200+裁判要旨,更將紙面規則與法庭博弈無縫鏈接。
本書不僅是民訴學者的案頭圭臬,更是實務者的戰術手冊。翻開它,您將獲得破解十大類案件舉證魔咒的密鑰,見證中國證明責任理論從“共識脆弱期”邁向“方法論自覺”的覺醒時刻。當最后一頁合上時,讀者眼中的《民法典》將不再是冰冷條文,而是一部躍動著證據生命力的立體法典。
7
法哲學基本原理
法哲學基本原理
Mark C. Murphy 著
李方淳 譯
元照出版公司
評委推薦:當哈特與德沃金的世紀論戰令法哲學成為智識迷宮,當自然法與實證主義的纏斗讓初學者望而卻步,這部《法哲學基本原理》猶如一柄劈開混沌的奧卡姆剃刀。作為布萊克維爾哲學基礎系列的開卷之作,本書以弱自然法的理論透鏡,將百年法理激辯熔鑄為清晰的思想光譜——從市井契約的日常經驗,直抵法律本質的終極叩問。
本書原作者Murphy展現了大師級思想導游的功力:左手執"制度性-權威性-共同善"三棱鏡,折射出法律概念的全息圖景;右手展開跨學科的思想圖譜,讓馬克思主義的批判鋒芒與女性主義的解構利刃,在部門法哲學的戰場上交相輝映。當侵權法的"受害者中心論"碰撞刑法的"違法者視角",那些沉睡在判例集里的法學命題,陡然迸發出哲學思辨的張力。相較于傳統導論的扁平化敘事,本書暗藏自然法復興的隱秘線索。作者將馬默的質疑轉化為理論跳板,用功能主義的精密齒輪,驅動弱自然法的新型演繹——法律不再是純粹的強制秩序,而是承載人類繁榮的實踐理性。這種"含而不露"的學術野心,使本書兼具入門指南與思想實驗的雙重品格。
對于掙扎在《法律的概念》密林中的探索者,這冊小開本恰似一劑解毒劑:它既剝離了德沃金式的繁復論證,又避免了導論著作常見的理論脫水。譯者李方淳精準還原的學術肌理,讓中文讀者得以窺見當代自然法最前沿的思想實驗——當鬧鐘損壞的隱喻叩問法律功能的界限,我們觸摸到的不僅是法哲學的邏輯之美,更是人類制度設計的永恒困境。在Murphy構建的這座法哲學巴別塔里,每個叩問法律本質的靈魂,都將找到屬于自己的攀登階梯。
購書網址:https://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7746
8
中國法理學自主知識體系:回理、評析與構建(全三冊)
中國法理學自主知識體系
回理、評析與構建
(全三冊)
付子堂 主編、董彥斌 副主編
法律出版社
評委推薦:當1949年的新生政權在黃土地上播撒法治火種,2024年的法學豪門正以百萬字鴻篇熔鑄法理長城。這部《中國法理學自主知識體系:回理、評析與構建》,恰似一柄穿越時空的學術棱鏡,將七十五載法理星河折射為三卷璀璨的智識銀河系。
付子堂教授領銜的學術方陣,以考古學家的精細與哲學家的洞見,在"教學式科研"的沃土中掘出中國法理學的生命基因——從"人民民主專政"的初啼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強音,從"法制"到"法治"的語義蝶變,每個概念的進化年輪都鐫刻著時代的密碼。從微觀概念的解碼、中觀理論的會戰到宏觀體系的鍛造,新中國法理學的知識圖譜如清明上河圖般徐徐展開。
這部殿堂級典籍,既是學術編年史的青銅鼎,又是思想演化的活化石。燙金紋樣包裹的"回"字書封,暗合傳統法文化的生生不息;百萬字的墨香里流淌著三代學人的薪火相傳。當您觸摸精裝封面上跳動的法治脈搏,翻閱的不僅是國家出版基金加持的社科精品,更是一部流動的法治中國精神史詩。
9
中國法律史學學說史
中國法律史學學說史
馬小紅、張巖濤、龐朝驥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評委推薦:當敦煌律疏殘卷與陜甘寧邊區判例在時光長河里遙相叩問,當沈家本的變法奏折碰撞人工智能時代的算法正義,這部《中國法律史學學說史》猶如穿越百年時光的青銅鏡,映照出中國法律文明生生不息的學術基因鏈。馬小紅教授領銜的學術方陣,以史家"究天人之際"的襟懷,為130年跌宕起伏的法史研究繪制出首幅全景式學術地圖。
本書上卷鉤沉1901年京師大學堂法科講義里的近代法智啟蒙,下卷直抵《民法典》時代數字正義的前沿思索,構建起"舊學"與"新知"的超時空對話場域。從楊鴻烈的《中國法律發達史》到瞿同祖的法社會學派,從睡虎地秦簡的破譯到《中華法系》期刊的當代復興,每段學術公案的再審都閃耀著方法論覺醒的星光。從知識考古、范式解構到思潮辨析、典藏溯源,本書讓禮法之爭的硝煙化作制度文明演進的年輪。在法史研究面臨范式危機的今天,這部集大成之作既是對百年學術傳統的深情回眸,更是向未來法治文明投出的時代之問——答案,就在每位讀者掩卷時的怦然心動里。
10
表象背后:文藝作品中的法律小史
表象背后
文藝作品中的法律小史
夏婷婷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評委推薦:當米勒畫筆下的《拾穗者》遇見《唐律疏議》的賑濟條款,當豬八戒背媳婦的滑稽戲碼碰撞《大明律》的婚姻制度,這部奇書猶如架設時空隧道的法學棱鏡,讓文藝作品中的法律密碼次第顯影。作者以偵探般的敏銳,在《量罪記》的死刑判決書里嗅到中世紀歐陸法系的嚴苛,轉身又在孫悟空官拜弼馬溫的鬧劇中,破譯唐宋官僚等級制的基因圖譜。
本書當然不是枯燥的律典考據,而是一場跨文明的法律解謎游戲:唐僧母親的血書訴狀,牽出古代復仇法的倫理困局;竇娥冤里的六月飛雪,照見證據制度的千年嬗變。作者手持比較法的放大鏡,在東西方文藝長廊中捕捉法律演進的草蛇灰線——但丁《神曲》里的煉獄階梯,如何與《大清律例》的刑名體系隔空對話?敦煌壁畫中的契約文書,怎樣在羅馬法中找到鏡像孿生?
當本書作者褪去法學教授的黑袍,化身故事的說書人,將艱澀的律令化作跌宕的敘事:您會看見《紅樓夢》的家族紛爭里浮現金科玉條的血脈,聽懂《威尼斯商人》契約糾紛背后整個海洋法系的潮聲。書中每個章節都是對法治文明密碼的破譯,既解答為何西歐拾穗是藝術母題而中國拾穗成刑事重罪,更揭示法律如何如同青銅器上的銘文,在時光中熔鑄出文明的形狀。
更多佳作持續推薦,謝謝關注!
薦書合作請添加評審團大秘微信好友(微信號muxihuaiba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