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 張曉東】5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聯合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院士廳舉辦“讀懂中國式現代化與現代化成果發布會”暨專家研討會,旨在深化現代化理論創新與跨學科交叉融合研究,推動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化理論體系,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戰略需求。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梁昊光代表中心研究團隊系統發布了中心近兩年在現代化研究領域的標志性成果。作為戰略性研究成果集群,主要包括:首部全景式評估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報告2024》年度智庫報告,系統探討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特征和路徑的理論專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綜合研判中美科技合作歷程和未來圖景的《中美科技合作白皮書》,系統分析科技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搶占科技制高點與中國式現代化》,集成科技、經濟、社會、生態等領域關鍵指標數據的“中國式現代化大數據平臺”。該系列成果創新構建“理論-評價-實踐”三位一體的研究框架,為新時代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科學決策支撐。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細文在開幕致辭中強調,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開展現代化建設,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把實現現代化作為國家發展目標,現代化中心出版的一系列成果開啟了新時代現代化研究的序幕,將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向前發展。人民出版社總編輯、《新華文摘》雜志社社長李春生指出,人民出版社堅持為人民出好書的理念,出版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著作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借鑒。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汲傳波隆重介紹了本次推出的現代化中心系列成果,從科技創新、大國競爭、世界現代化潮流和中國現代化路徑等視角,闡釋相關研究成果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來自國家高端智庫與學術機構的權威專家對系列成果進行深度學術評議。商務部原副部長蔣耀平結合中國對外開放和國際經貿格局演變,高度評價系列成果,指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規律進行理論總結,有助于更好地指導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虎學從實踐、理論體系和文明形態解讀中國式現代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成功拓展了中國的道路,現代化中心打造的現代化大數據平臺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提供良好的支撐。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特別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引起世界各國的仿效,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全面研究非常重要。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原副院長劉云從政治經濟學、文明新形態、制度文明等角度深入剖析中國式現代化,肯定研究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貢獻,提出下一步要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路徑研究和動態監測。在學術研討環節,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經濟合作》主編郭語點評了研究成果對豐富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提出學術期刊在宣傳推廣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成果方面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為國家現代化戰略研究領域的學術高地,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歷經二十余載深耕,持續引領中國現代化研究的范式革新。中心累計出版《現代化科學》《中國現代化報告》《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報告》等標志性學術專著五十多部,相關研究成果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羅馬尼亞等國家和地區得到推廣和應用,標志著中國學者在全球現代化理論研究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構建了非西方視角的現代化話語體系。
本次發布的系列成果標志著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進入體系化建構新階段。研究團隊將定量評估模型與中國式現代化質性研究有機融合,特別是通過建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指數體系,實現了對國家及區域現代化進程的精準“數字畫像”,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持續智力支撐。
圖為發布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供圖
圖為發布會上發布的成果
(圖為梁昊光代表研究團隊作研究成果發布報告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供圖)
(圖為 發布會后專家學者等合影留念 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 張曉東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