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5月11日報道:5月10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劉輝、徐暢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刊發關于循證醫學“證據污染”治理新策略的重磅研究成果,并受邀發表同期述評文章。
此項研究成果,首創“證據污染”方法學理論,明確證據污染機制,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完整的“循證醫學證據污染鏈”,重塑診療指南決策生態鏈,開拓了循證決策證據合成“污染治理”領域。這一突破性成果不僅是《英國醫學雜志》創刊180年以來首次封面文章刊發由中國學者提出的原創性理論,更標志著中國科研團隊在全球醫學研究領域的前沿探索中取得重大進展。
在循證醫學框架下,隨機對照試驗(RCT)的循證醫學證據位于證據等級體系的最高層級,是國際公認的制定臨床指南的權威依據。
然而,當隨機對照試驗的設計、實施和分析等存在缺陷的情況下,會引發研究數據偏倚或失真而成為“問題試驗”,進而影響循證醫學證據可靠性,降低臨床診療指南的可信度,最終可能觸發嚴重的醫療不良事件。當前,這一問題尚未受到足夠關注。
據劉輝副院長介紹,隨機對照試驗(RCT)的循證醫學證據位于證據等級體系的最高層級,是國際公認的制定臨床診療指南的權威依據。該院肝外三科憑借在RCT方向的深厚累積和領先優勢,在牽頭與參與制定診療指南過程中,發現RCT的設計、實施、和分析等存在缺陷的情況下,會引發研究數據偏倚或失真,導致指南決策的制定中的諸多分歧,這種分歧在國際指南也較為常見(比如中晚期肝癌的診治,NCCN指南與EASL指南存在分歧)。為了明確這些存在缺陷的RCT對指南決策制定的影響,2023年,在院方大力支持下,團隊正式啟動VITALITY Study系列研究,牽頭并聯合國內外11家研究機構,帶領近百名VITALITY Study協作組成員,歷時2年,完成此項研究工作。
此項研究成果,首創“證據污染”方法學理論,明確證據污染機制,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完整的“循證醫學證據污染鏈”,重塑診療指南決策生態鏈,開拓了循證決策證據合成“污染治理”領域。該研究是中國學者首次刊登the BMJ封面文章,為循證醫學的發展革新貢獻了中國力量。
“證據污染”理論的提出,為未來醫學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劉輝、徐暢教授團隊表示,當前已籌建亞太證據分析、整合、轉化聯盟(Asia-Pacific Network for Evidence Analysis, Synthesis, and Translation,APN-EAST),聯合國際同行,旨在加強并深化全球循證醫學研究及醫學專家之間的交叉合作,共同建立“證據污染”的評估與防控體系,構筑循證醫學中國學術話語權,推動全球醫學研究向更透明、更可靠的方向發展。
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劉輝副院長團隊牽頭擔任本研究獨立通訊作者,概念驗證成果轉化中心徐暢教授為獨立第一作者。《英國醫學雜志》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醫學期刊之一,自1840年創刊以來,始終引領醫學科學的發展方向。此次劉輝、徐暢教授團隊的成果獲得《英國醫學雜志》的高度認可,不僅彰顯了中國學者在醫學研究方法學上的卓越貢獻,也體現了中國科研團隊在全球醫學研究領域的創新領導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