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常常會精心包裝出一條看似完美無瑕的道路。
近期,一則新聞在全網引發了軒然大波,南京南泰中西醫結合醫院因違規為單身女性提供試管嬰兒服務,被相關調查組介入調查。
這家醫院的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定制嬰兒”這一備受爭議的業務上。
單身女性在這里仿佛進入了一個“嬰兒定制超市”,可以隨心所欲地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定制孩子的各項特征。
從眼皮的單雙、膚色的深淺,到孩子父親的學歷、相貌、身高這些硬性指標,甚至連孩子的性別都能自由選擇。
醫院還提供了“貼心”的服務,宣稱所提供的精子均來自精子庫中25歲左右的年輕小伙子。
要是客戶擔心“貨不對板”,還能進行“面試捐精”,即通過視頻直接與捐精者交流,滿意之后醫院才會提供取精服務。
當然,學歷越高、長相越帥氣、精子質量越好,價格也就越高,每單基本都在10萬以上,且一個月能成交三四十單,著實是一個暴利行業。
此事件曝光后,在網絡上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反對者憂心忡忡地指出:“長此以往,談戀愛前都得做親子鑒定了,誰能保證愛上的人不是同父異母的兄妹呢?”然而,也有不少女性對此表示支持。
她們認為單身女性同樣有生育的需求,有些女性不想結婚,有些則是找不到合適的結婚對象,但她們依然渴望擁有自己的孩子。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為什么不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生育愿望呢?
事實上,買精生子、輔助生殖這類話題早已不再小眾。
如今,許多醫院都開展了捐精業務,各地的精子庫也在不斷呼吁年輕男性踴躍捐精。
但在國內,法律明確禁止向單身女性提供輔助生殖技術,而不孕不育家庭則可以通過精子庫獲得孩子。
不過,醫院必須嚴格遵循雙盲原則,對捐精者的個人信息進行保密,并且每個人的精子最多只能提供給5名女性,同時禁止進行孩子的定制以及選擇性別的行為。
這一規定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輔助生殖不僅僅是簡單地生個孩子,它涉及到倫理、撫養等諸多復雜問題,還可能牽扯到代孕、賣卵等違法犯罪行為,因此需要嚴格把控。
這也導致很多單身女性將目光投向監管相對寬松的國外精子庫。
其實,買精生子這件事并非非黑即白的簡單問題。它就像一枚硬幣,有美好的一面,但背后也隱藏著兇險。
很多人最初了解買精生子,可能是從網紅博主葉海洋的故事開始的。
2017年,29歲的葉海洋花費50萬赴美,從精子庫挑選了混血精子,生下了一個五國混血的女兒。2021年,她又前往俄羅斯,花費16萬生下了二胎。
2023年,她再次以同樣的方式懷孕,最終生下了一對雙胞胎。
如今,互聯網上涌現出了許多單身生育的網紅,她們大多選擇去歐美、東南亞等地的精子庫挑選精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優秀且獨立的女性越來越多,對于很多人來說,單身生育是一種充滿吸引力的生活方式。
沒有老公,沒有婆媳問題,自己賺錢養家,自己照顧孩子,聽起來十分美好。
然而,當這種方式逐漸成為一種風潮,普通人開始心動時,卻往往忽略了背后需要付出的巨大代價。
葉海洋能夠如此輕松地實現單身生育,是因為她有著強大的經濟基礎。她是化妝品公司的CEO,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網紅,在生孩子之前就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財富。
即便如此,她每年仍需花費數百萬元的育兒成本。
而且,單身生育所面臨的困難遠不止經濟上的壓力。
葉海洋自己也曾提到,懷孕中期,她因無人依靠而陷入抑郁;生完孩子后,她要面對24小時無休的單親操勞,以及孩子長大后沒有爸爸,在讀書時被同學逼問爸爸是誰的尷尬場景。
很多人只看到了單身媽媽光鮮亮麗的一面,卻沒有意識到成為一位單身媽媽并非僅僅賺夠買精的錢就足夠了。
生育一個孩子或許并不困難,但為這個生命的未來負責,需要考慮的因素遠比選擇一個精子要深遠得多。
買精生子,實際上是一條充滿未知兇險的道路。
首先要面臨的就是“貨不對板”的問題。曾經有一條熱搜引發了廣泛關注:有人花8000元購買所謂的常春藤優質精子。
在精子庫的宣傳資料里,捐贈者個個都是歐美高富帥,擁有常春藤名校背景,個人信息、家族史、體檢報告一應俱全,甚至每條精子都配有本人錄音。
這樣完美的人設讓不少人心動不已,然而真相卻令人觸目驚心。
有網友發現,精子對應的男性照片竟然是自己的同學,而照片當事人表示自己根本沒有參加捐精。所謂的錄音,也被證實是AI生成的。
更細思極恐的是,你根本無法知道那個精子到底來自誰,質量究竟如何,但它卻被包裝成優質精子以高價賣出。
這并非個例,此前有媒體曝光,美國一家精子庫的管理員竟然用自己的精子替換了客戶購買的樣本。還有人明明購買的是白人精子,生下來的孩子卻是黑皮膚。
日本也曾有一名女性,通過精子庫生下先天愚型患兒,追溯后發現捐贈者家族有遺傳病史,而精子庫卻隱瞞了基因檢測報告。
由此可見,這些看似專業正規的機構,其所謂的照片、聲音、信息庫都可能存在造假的情況。
你根本無從知曉,所謂的優質基因背后,捐贈者是否是吸毒者,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買精生子,就像是一場無法回頭的豪賭。
從現實角度來看,真正高學歷、高收入的男性,又怎會為了那微薄的利益,冒著風險去捐精呢?
實際上,大部分真實的捐贈者可能只是碌碌無為的普通人,甚至不乏隱瞞吸毒史、病史的群體。
除了“貨不對板”的問題,買精生子還可能面臨“混血劣勢”。
有報告顯示,混血兒的疾病基因顯性概率要比純種人大得多。父母的種族差距越大,孩子重組的基因差距也越大。
這些疾病基因可能在第一代時不會顯現,但在第二代、第三代時就可能會爆發出來。
而且,父母來自不同種族,孩子患上罕見遺傳病的可能性也會增加,比如地中海貧血、白化病等。
然而,資本往往只熱衷于包裝“混血優勢”,對“混血劣勢”卻只字不提,而這些劣勢才是未來生活中需要每天面對的現實問題。
即便你幸運地通過了上述關卡,順利且健康地生下孩子,也依然會面臨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美國有一位捐精狂人,通過多家機構捐贈精子,導致超96個孩子誕生。
后來,他出于好奇,開始在全世界尋找自己的子女認親。很多人認為,買精生子后孩子就只屬于自己,但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精子捐贈者與孩子之間永遠存在著血緣關聯,而人性是最難捉摸的。
試想一下,如果捐贈者是一個又窮又無能的人,一旦得知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會不會追過來糾纏不清呢?
此外,還有更為現實的倫理問題。加拿大曾有三個男性通過捐精,使得600個孩子誕生。
當這些孩子長大后相戀,該如何處理這種復雜的關系呢?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歐洲也曾出現過兩名通過同一捐贈者精子出生的同父異母兄妹相戀的情況,直到婚前體檢才發現彼此有血緣關系。
生育從來不是一場“去父留子”的單機游戲,它涉及到血緣、倫理乃至法律等多個方面,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網絡。你永遠無法替孩子做出選擇,孩子的基因里永遠刻著另一半代碼,而這份代碼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寫下這些,并非是要否定單身生育這一選擇。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但在做出選擇之前,一定要全面了解其中的利弊。
要清楚自己需要承擔什么,面對什么,付出什么樣的代價。當我們隔著屏幕羨慕葉海洋帶著孩子周游世界時,也要看到她為了賺取養娃費用而拼命加班的辛苦,以及抱著發燒的孩子奔走在醫院的焦急。
當我們被“去父留子”的自由所吸引時,也要認真思考當孩子詢問“爸爸是誰”時該如何回答。
科技就像一把鑰匙,為很多人打開了新的大門,但門后除了自由和美好,還有無數看不見的暗礁。
婚姻制度之所以能夠在人類社會傳承至今,必然有其特殊的意義。
婚姻或許不是每個人的唯一選擇,但如果真的決定踏上單身生育這條路,一定要摒棄想象中的光環,對“單身生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當你了解了所有光亮背后的陰影,依然堅定地說“我準備好了”,那么請攢夠抵御風險的資金,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
因為比起定制一個孩子,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能夠承擔起生命責任的大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