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鴻蒙PC版電腦不使用x86架構?x86架構的性能、兼容性和擴展能力更強,并且是當今絕大部分電腦的架構。鴻蒙PC版作為新研發的系統,應該更加注重兼容性和生態的多樣性,而不是能耗和工作效率,這樣才能更有利于鞏固自己的生態位,加速自己的傳播。比如說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想裝Win+鴻蒙或者Linux+鴻蒙雙系統來體驗嘗鮮一下,但ARM架構直接斷絕了這種可能性。
我覺得是因為需要實現更好的和移動端進行兼容。因為鴻蒙系統不僅僅是電腦,還有手機、平板,需要做到一套代碼部署多端能力!我們知道鴻蒙系統的核心目標是構建跨設備的統一生態,覆蓋手機、平板、PC、物聯網等場景。ARM架構天然適配移動端生態,能降低開發者適配成本,而x86架構在移動端存在天然割裂。例如,鴻蒙PC的應用商店直接兼容手機端應用(自動適配界面),開發者無需為PC單獨開發新版本。
再加上x86架構的知識產權由Intel和AMD壟斷,且美國制裁后,AMD于2023年停止對華為的x86授權,英特爾也從未對外開放永久授權。這意味著即使華為希望使用x86架構,法律層面也無法實現。例如,華為曾在2019年嘗試通過Linux系統規避對Windows的依賴,但制裁升級后連x86芯片采購也被禁止,迫使華為轉向自研ARM架構的PC處理器。
而對于ARM架構,華為在ARM指令集架構上有長期積累(如麒麟芯片),且ARM授權相對靈活。通過自研鯤鵬系列服務器芯片和ExaGear動態二進制翻譯技術,華為已具備將x86應用遷移到ARM平臺的能力,例如在服務器領域實現x86軟件兼容。
當然這也是凸顯華為鴻蒙電腦優勢的一種方式,從而和Windows和MacOS形成差異化。畢竟x86架構的PC市場已被Windows壟斷(全球71%份額),而ARM架構的PC(如蘋果M系列芯片)證明了輕辦公場景下的能效優勢。華為選擇ARM+鴻蒙的組合,旨在瞄準“長續航+跨端協同”的細分市場,而非與Windows正面對抗
至于用戶說的需求和兼容性矛盾問題,鴻蒙PC通過以下方式彌補ARM架構的兼容性短板:
動態二進制翻譯:ExaGear技術可將x86指令轉換為ARM指令,實測效率達原生性能的60-70%,已適配部分專業軟件(如CAD)。
Linux兼容層:通過開源社區支持Linux應用,并計劃逐步遷移原生鴻蒙應用。
虛擬機方案:類似蘋果的Parallels Desktop,允許運行Windows on ARM虛擬機。
ARM架構PC無法安裝x86版Windows/Linux,但華為選擇閉源驅動和嚴格的應用商店審核,旨在保障系統安全性,避免生態碎片化。未來可能通過開放開發者模式或虛擬機支持部分需求。
目前鴻蒙PC適配了WPS、飛書、剪映等300+應用,預計2025年底支持2000+應用。初期用戶以政企采購和輕度辦公用戶為主,避開高性能計算領域。在接下來華為在用AI與分布式架構的差異化來完成時另一種打開市場!鴻蒙PC強調“手眼協同”“多設備無縫流轉”等功能,通過分布式技術整合手機、平板算力,彌補ARM單機性能的不足。同時,AI助手小藝深度集成系統底層,可跨應用調用資源,提升辦公效率。
所以總結下,我們發現鴻蒙PC放棄x架構的核心原因可歸結為:技術封鎖下的被動選擇(無法獲得x86授權)與生態統一的主動戰略(跨端協同+差異化競爭)。盡管短期內兼容性受限,但通過動態翻譯、虛擬機等技術過渡,結合政企市場的定向突破,華為有望在ARM架構上逐步構建獨立于Windows的PC生態。對于普通用戶,若需雙系統或高性能計算,x86設備仍是更優選擇;但若追求跨端協同和長續航,鴻蒙PC提供了獨特的價值。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