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長春電影制片廠的攝影棚里。
一個身材威猛、目光如炬的男人站在甲板上。
他手持望遠鏡,怒吼一聲,“撞沉吉野!”。
這一聲吼,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瞬間。
“鄧世昌”也成了幾代人心中的民族英雄。
這位銀幕上氣宇軒昂的演員叫李默然。
早在哈爾濱文工團的舞臺上,李默然認識了龍潮。
兩個年輕人相互愛慕,兩顆年輕的心悄然靠近。
李默然,雖然出身貧寒,是初露鋒芒,有美好前途的年輕演員。
龍潮,一位才華橫溢,氣質優雅的音樂指揮家。
他們的相遇,仿佛是命運最精妙的安排。
龍潮出身書香門第,是長春師大的本科畢業生。
她會彈鋼琴、懂交響樂,是團里公認的才女。
但是兩人背景天差地別。
然而,愛情的魔力跨越了這一切鴻溝。
李默然被龍潮的才華和溫柔吸引,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龍潮也被李默然的執著和努力所打動,看到了他身上的巨大潛力。
1950年,23歲的李默然和龍潮結婚了。
這段婚姻,起初沒人看好。
但龍潮鐵了心,“他演戲時的眼神,像能把人吸進去。”
婚后,為了支持丈夫的演藝事業,龍潮放棄了心愛的音樂事業。
她甘愿成為“幕后賢內助”,成了李默然的“私人導演”。
每場戲排完,她第一個提意見。每次登臺前,她親手給他熨戲服。
結婚后,三個兒女相繼出生。
龍潮在家照顧家庭,撫養孩子。
她還幫助協助丈夫處理各種事務,甚至代他回復粉絲的來信。
他因《甲午風云》爆紅后,面對雪花般的片約,是她冷靜提醒。
“別忘了你首先是話劇演員。”
李默然對妻子的付出銘記于心,將龍潮視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他們的孩子也逐漸長大成人。
長子李龍吟,成了知名編劇,代表作《馬背上的法庭》;
次子李龍躍,轉型導演,執導話劇《父親》獲曹禺文學獎;
孫子李唫,中央戲劇學院博士,如今是新生代導演中的佼佼者。
有人問李龍吟:“你們家怎么全是搞戲劇的?”
他笑答:“我爸說戲比天大,我們是被‘熏’出來的。”
這一家子,天生的藝術之家,續寫著“李家戲劇王朝”的輝煌。
不幸的是,2010年,82歲的龍潮先一步離世。
葬禮上,李默然看著妻子的照片,幾次站不穩暈倒過去。
回溯過往,1940年,李默然還是哈爾濱街頭賣煙卷的窮小子。
李默然,本名李紹誠。1927年生于黑龍江一個貧苦家庭。
父親早逝,母親靠縫補度日。
他的童年充滿苦澀,日子苦得連雙完整鞋子都沒有。
10歲時,李默然才踏進學堂,然而,三年后他不得不輟學。
他13歲就開始謀生,賣煙卷、當郵差、跑腿打雜……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46年的冬天。
19歲的李默然,偶然路過哈爾濱一家劇院。
門口貼著話劇《風雪之夜》的海報。
他攥著兜里僅有的幾毛錢,咬牙買了張最便宜的站票。
那晚,舞臺上的燈光、演員的臺詞、觀眾的熱烈掌聲,像一道閃電劈進他的生命。
散場后,他蹲在劇院后門的雪地里哭了。
不是凍的,是心里燒著一團火,“我也要站在那上面!”
命運的轉折不經意來臨。
李默然18歲那年,牡丹江話劇團正在招募演員。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了這個消息。
起初,劇團的人并不看好李默然,給了他一個老仆人的小角色。
演完后,他的表演贏得了劇團老演員的贊賞,
兩年后,李默然成功考入哈爾濱文工團。
這是一個更大的舞臺,也意味著更大的挑戰。
在文工團的四年里,他的演技突飛猛進,逐漸成為團里的佼佼者。
1951年,李默然加入東北人民藝術劇院,成為最早的演員。
他領銜主演話劇《曙光照耀莫斯科》《日出》等很多作品。
他精湛的演技和深入人心的表演,贏得了觀眾的贊譽和認可。
從此,他的名字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傳開,成為了一名備受矚目的表演藝術家。
1962年,《甲午風云》開拍。
起初,李默然被導演林農選中飾演李鴻章一角。
然而,在影片開拍前,原定飾演鄧世昌的演員金山因故無法參演。
李默然臨時接到鄧世昌角色,壓力大得整夜失眠.
他連軍艦都沒見過,怎么演好這位民族英雄?
他干了兩件事。
啃完4萬字歷史資料,連鄧世昌愛吃什么早點都查清楚;
每天對著字典練臺詞,硬是把“撞沉吉野”四個字,吼出千軍萬馬的氣勢。
導演林農后來回憶,“他那雙眼睛不用化妝就能噴火,船上實拍那天,圍觀的老漁民真的哭了,說‘鄧大人顯靈了’。”
但鮮少有人知道,電影里最催淚的臨終戲,是“騙”來的。
演李鴻章的老演員王秋穎病重時,李默然趕到醫院。
他附耳問:“李中堂,還記得二堂議事嗎?”
奄奄一息的王秋穎突然睜眼,用盡力氣喝罵:“誰在二堂喧嘩?!”
兩人當場淚流滿面。
這段即興表演,后來被稱作“中國表演史上最偉大的臨終對戲”。
在話劇舞臺上,李默然同樣留下了無數經典形象。
他主演的《尤利烏斯·伏契克》《第一次打擊》《智取威虎山》等話劇,都深受觀眾喜愛。
1986年,李默然參演話劇《李爾王》,獲得“話劇之王”的美稱。
2007年,李默然獲得了第十七屆白玉蘭戲劇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然而,1980年代,李默然干了件轟動全國的事,代言“三九胃泰”。
20萬代言費(相當于現在200多萬),他全捐給剛成立的中國戲劇家協會。
沒想到觀眾不買賬:“鄧世昌怎么能賣藥?”
信件像雪片般飛來,有人甚至罵他“晚節不保”。
老爺子慌了,他連夜寫公開信道歉,立誓“此生再不接廣告”。
多年后孫子問他后悔嗎,他搖頭:“觀眾把鄧世昌當圣人,可我只是個演員。”
這種固執的純粹,貫穿他一生。
擔任遼寧人藝院長時,他立規矩“排練場不準抽煙”,自己戒了30年的煙癮。
某次演出后,年輕演員阿諛奉承:“您今天太完美了!”
他當場黑臉:“戲哪有完美的?你這是在害我!”
2012年深冬,在妻子龍潮走后的第二年,85歲的李默然走了。
臨終前,鋼筆停在最后一句話“演員要永遠對得起觀眾的眼淚……”
葬禮那天,沈陽飄著細雪。
自發而來的市民擠滿殯儀館廣場。
每當我們回放《甲午風云》,那個撞向敵艦的背影,就會明白:
有些人的光芒,從來不需要熱搜來證明。
他這一生,像極了自己最愛的梅花:
在苦寒中綻放,在喧囂中沉寂,
最終化作一縷香,
飄在中國人的記憶里,
一飄就是一輩子。
本文作者 | 檸檬雪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淡淡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