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目瞪口呆:我買法國陣風用來打殲20,結果被殲10和梟龍干下來
淡忘如思
此文章由沈言論頭條獨家創作并首次發布,請勿剽竊轉用
5月7日拂曉時分,印度未經宣戰,突然向巴基斯坦發起導彈攻擊,導致了一定數量的人員傷亡。面對這一情況,巴基斯坦自然不會示弱,隨即以導彈予以回擊。此外,雙方均派遣空軍部隊參與了戰斗。
交火結束后的戰果顯示,巴基斯坦與印度的戰損比為0:6。巴基斯坦方面未損失任何戰機,而印度則損失了五架戰斗機和一架無人機。
印度在這次事件中遭受了極為慘重的損失。暫且不說無人機,被擊落的五架戰斗機里,有一架是米格戰機,一架是蘇 - 30戰機,另外三架均為法國制造的“陣風”戰斗機。
印度自行制造的是米格戰斗機,蘇 - 30則是早已進口的裝備,其價值就不做過多計算了,關鍵在于這三架“陣風”戰斗機。
上個月末,印度與法國再次確定了一筆交易,一次性從法國購入26架“陣風”戰斗機,耗資74億美元,單架戰斗機的價值逾兩億美元。
實際上,幾年之前印度就已著手從法國采購“陣風”戰斗機,其意圖是逐步替換當前使用的米格 - 29 戰斗機。
米格 - 29與蘇 - 30,均為極具代表性的蘇式戰機,按道理其性能不應遜色。然而,為何印度單單要對米格 - 29進行替換,卻仍繼續使用蘇 - 30呢?這里面可是大有門道。
蘇-30是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戰斗機,這可是如假包換的蘇式戰機,其質量十分過硬,使用過程中也沒有什么問題,在南亞地區,它的性能表現也相當不錯。
然而米格 - 29有所不同,盡管它同樣屬于蘇式戰斗機,卻是由印度自行制造,并非從俄羅斯進口。在印度,米格戰斗機有“飛行棺材”這一稱號,這是由于其頻繁出現墜毀事故。米格戰斗機“退役”大多是因為墜毀,而非被擊落。
并非米格戰斗機自身存在問題,要知道烏克蘭也時常運用米格 - 29 執行作戰任務,可從未出現如此頻繁墜毀的狀況。如此一來,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印度自身的制造水準欠佳,致使他們自主生產的米格 - 29 質量不達標,所以才會頻繁發生墜機事件。
所以,印度也下定決心提升本國空軍的作戰能力,于是耗費巨資從法國購置了“陣風”戰斗機,然而實際上其性能并未有顯著提高。
“陣風”戰機屬于第四代戰斗機,若劃分得更為嚴謹細致些,實際上應歸為“四代半”戰斗機。
所以,印度采購“陣風”戰斗機,實際上是想與我國的首型五代機殲 - 20形成對標態勢,畢竟二者僅相差半代。
然而,此次與巴基斯坦的交鋒,讓印度認識到,他們耗費巨資購入的“陣風”戰機,莫說與殲 - 20相抗衡,就連殲 - 10C也難以匹敵。
這次巴基斯坦并未正式對外公布參與作戰的戰斗機型號,但基本可以確定是從我國引進的殲 - 10C和梟龍戰斗機。
實際上,筆者留意到部分讀者持有不同看法,他們覺得巴基斯坦尚有數十架F - 16戰斗機,認為出動的必定是F - 16而非殲 - 10C。
需留意的是,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沖突前,美國副總統萬斯專程前往印度訪問,還和莫迪進行了十分融洽的交流。
所以印巴沖突爆發后,特朗普基本傾向于印度,禁止巴基斯坦使用其F - 16戰斗機對抗印度。如此一來,巴基斯坦能夠出動的戰機必然是中國的殲 - 10C和梟龍戰機。
盡管殲-10C屬于三代半戰斗機,不過它擁有“最強三代半”的美譽。要曉得,在同一代戰斗機里,性能的差異頗為顯著,而殲-10C的性能已然達到三代半的頂尖水準。
咱們別光說不練,從數據層面做一番對比便能知曉情況,而對比的對象無疑是印度此次新引進的四代半“陣風”戰斗機。
在雷達性能上,“陣風”戰斗機所配備的雷達模塊,其最大探測范圍大約為160公里。若要達成電子戰功能,擁有威脅感知等能力,就必須額外掛載吊艙。
殲 - 10C的雷達探測范圍可達到250公里,而且其內部集成了電子戰系統,無需額外掛載吊艙便可實施干擾。
暫且不提其他方面,單論雷達探測距離,就已經遠超眾多機型了。在空戰之中,情報信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雙方遭遇時,殲 - 10C能夠比“陣風”戰斗機更早被發現,從而獲得更多先機。
從動力性能來看,殲 - 10C具備更為出色的瞬間加速本領,其整體性能也比“陣風”戰斗機更為優越。另外,在隱身性能和武器模塊方面,殲 - 10C均展現出顯著優勢。
僅有的問題是,殲 - 10C實際上并無公開的實戰記錄。不過在先前開展演習時,曾以“陣風”戰斗機為模擬對象,結果是實現了全方位的壓制。從此次的結果來看,的確也是這樣,畢竟戰績是0:6。
此外,最為關鍵的一點在于,印度采購“陣風”戰斗機的開銷,平均每架約達2億美元,而我國殲 - 10C的采購價格大概在5000萬美元上下。
這意味著同樣的花費下,印度僅能購入一架“陣風”戰機,而巴基斯坦卻能夠購置四架殲 - 10C,并且殲 - 10C 的性能更為優越。畢竟此次沖突中,印度損失了三架“陣風”,而巴基斯坦一架戰機都未損失。
誠然,也有可能是飛行員操作方面存在狀況,但無論如何都暴露出一個問題,即當下印度空軍的作戰能力,依舊存在極大的“提升余地”。
此次承受如此巨大的損失,也該讓印度認清一個事實了。即便處于南亞區域,其他國家同樣具備不容小覷的軍事實力。那種妄圖依靠自身影響力去欺壓周邊小國的念頭應當摒棄,互利共贏才是國與國之間恰當的相處之道。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