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一則消息震動了國際社會: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表示,巴基斯坦和印度已同意立即停火。而這距離巴基斯坦宣布啟動代號為“銅墻鐵壁”的軍事行動還不到一天。雙方為何突然停火?印巴局勢又將何去何從?
從表面的軍事實力對比來看,印度在“紙面上”占據明顯優勢。公開資料顯示,印度現役兵力約145萬人,位居全球第四,而巴基斯坦僅約65萬人;國防預算方面,印度2024年軍費高達84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三,巴基斯坦當年軍費僅123億美元。空軍力量對比上,印度空軍裝備有1400架戰機,主力戰機為法國陣風戰斗機、俄羅斯蘇 - 30MKI、米格 - 29UPG等,而巴基斯坦空軍僅擁有600架戰機。
然而,實戰的結果卻與表面的實力對比大相徑庭。5月7日凌晨,印方發動軍事行動,稱已打擊巴基斯坦境內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9處目標。巴基斯坦軍方迅速展開反擊,巴三軍新聞局發表聲明稱,巴空軍擊落5架印軍戰機,并發射導彈摧毀印方一處軍事指揮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胡仕勝認為,在近期“空戰”中,巴基斯坦的表現可圈可點,其防空體系對印度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降維式的打擊。戰場態勢的直觀呈現,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印方作出停火的決策。
此次印巴沖突的爆發有著歷史的慣性。印方在未掌握“實錘”的情勢下,就把4月22日“帕哈爾加姆襲擊事件”的“鍋”甩給巴基斯坦,其根源在于克什米爾爭端問題。這包括克什米爾的政治地位問題、未來的歸屬問題以及印巴各自所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地方治理問題,這些問題就像病根一樣,只要不解決,類似的沖突就會不時發生。
不過,此次沖突能夠迅速停火,有三方面因素起到了關鍵作用。
首先,大規模戰爭對印巴兩國而言都是巨大的消耗。對于印度來說,總理莫迪一心想讓印度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希望通過產業興國,甚至想抓住中美關稅大戰“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吸引全世界的產業鏈轉移到印度。但如果印巴處于激烈對抗的境地,投資商必然會對印度望而卻步,莫迪的產業興國計劃也將化為泡影。而巴基斯坦綜合國力明顯弱于印度,其行動實際上屬于被動防御。所以,雙方都有盡快停止高強度對抗的需求,都會想方設法克制。
其次,印度未曾料到巴基斯坦在“空戰”中的回擊如此猛烈,所承受的損失和代價超出了預期。之后印度發動的第二次無人機襲擊,更像是一種報復或者不甘心的表現,但沒想到無人機也被打下來了。這說明巴基斯坦的攻防體系建設得相當出色,也意味著印巴在常規力量之間的差距不像先前想象的那么大。這種現實情況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印度動不動施行單邊主義的冒進。
最后,國際大國的積極介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0日上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針對印巴緊張局勢持續升級發聲,強烈呼吁印巴雙方以和平穩定大局為重,保持冷靜克制,回到以和平方式政治解決軌道,避免采取使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的行動。美國也多次表態愿意介入調解,并呼吁雙方停止軍事行動。更多大國更加積極、建設性地加入,呼吁局勢不要升級,為印巴停火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當前的國際局勢下,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印巴兩國作為南亞地區的重要國家,其和平穩定不僅關乎兩國人民的福祉,也對地區的安全與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此次停火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要實現真正的和平,印巴兩國還需要在克什米爾等核心問題上進行深入的對話與協商,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
信息來源:綜合近期國際新聞報道及相關專家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