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賀景衛為展覽致辭。
作品《步履》。
日前,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2025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在廣州人民藝術中心開幕。本次展覽匯集了66位研究生的多元作品,展示了研究生在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科技領域中的探索與創新。
廣州大學副校長何曉晴表示,研究生畢業作品展不僅是學業成果的展示,更是廣大學子為人文灣區建設的赤子之心的體現。藝術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對初心發展的活力源泉。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始終踐行立足嶺南、面向嶺南教學理念,近年來學校與荔灣區共建嶺南文化藝術研究院,聯合廣東省許欽松藝術基金會、廣州畫院開展青苗計劃,希望同學們在藝術創作中捕捉嶺南文化,在設計創作中共創跨界平臺。
據悉,本次展覽的作品部分已經市場化。
研究生代表董麗娟在發言中談到,今天在這里所展示的作品雖然還不夠完美,但卻是我們這幾年學習成果的集中體現,展出的每一幅繪畫、每一件設計作品、每一個藝術裝置,都承載著我們的夢想與熱情,記錄著我們在藝術探索之路上的成長足跡。
國潮、創意文化、傳統文化藝術是培養主流
百余件展品不僅是學子們藝術生命的具象化呈現,更構建了一座貫通藝術理想與設計實踐的橋梁。這些藝術新秀的展品具有怎樣的特色?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向市場呢?記者專訪了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賀景衛。
記者:整個展覽有什么特色?您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哪幾個作品?
賀景衛: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從實體裝置到虛擬交互,研究生們以創作與設計思維解構現實困境,用藝術語言重構人文關懷,在造型與功能的平衡中彰顯跨學科創新力。在繪畫創新上,傳統的山水花鳥創作,結合了新的材料和新的創作觀點。在交互這一塊也很突出,因為交互跟AI是我們學科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人才培養方向。像交互的作品,我們未來,會更多把嶺南文化藝術融入到學生的培養與創作中來。這一次展出的文創作品也很多,很多都是嶺南文化藝術文創。
記者:您覺得AI時代對學生創作的影響表現在哪里?
賀景衛:從影響上面來說它有利有弊,它應該是相對的。它把學生原來用手工來表現的基礎能力減弱了,因為技術跟手工,有很大的差異性。但AI節約了學生很多時間,用工具、用技術來替代了手工。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擴展學生更寬泛的創作領域。因為它有很多表達方式,比如AI的文生圖、圖生文,混合交互,把有想象但是不能表達的,或者表達不到位的,通過AI生成基本上可以達到甚至于超出你想象的效果,所以這個有利有弊。未來AI一定會是主流的,會顛覆我們很多培養模式。
記者:整個展覽很大部分是和國潮、動漫有關,您怎么看?
賀景衛:和我們設置的專業有關,我們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有相關的國潮、動漫方向。現在國潮是未來的趨勢,像《哪吒2》的成功。從我們學校走出去的學生也參與了《哪吒2》片尾的4分鐘制作。國潮、創意文化、傳統文化藝術一定是未來的培養主流和方向。
記者:設計的產品如何市場化,你們有沒有這一方面的考慮?
賀景衛:我們現在的人才培養,強調的是產教融合、產學融合。我們是要培養學生畢業后馬上可以融入企業、融入社會的能力。所以,我們引入了行業導師,通過行業導師結合學校本身的專業基礎教學來共同培養學生,就是讓他們在研究生和本科期間短短幾年就可以感受或者了解行業發展趨勢。
廣繡也能個性化定制
在展覽現場,既能看到精致的工筆畫,也能看到各種國潮創意交互作品和文創產品。作品《步履》描繪了幾位都市女性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游走的場景。運用工筆重彩與肌理融合的技法,呈現出物象不同的紋理材質,營造出波譎云詭的氛圍。畫中的女性邁出步伐時,盡顯自信與從容;然而,細看便會發現,她們面對未知時微微閉著雙眼,微妙的心緒悄然流露,仿佛在紛繁境遇中探尋著內心的聲音。
年輕人都喜歡個性化定制,作品《紋現》裝飾紋樣知識科普小程序可以定制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文創產品。據介紹,紋樣是裝飾花紋的總稱,又稱花紋、花樣,也泛稱紋飾或圖案。《紋現》裝飾紋樣知識科普小程序是集紋樣知識科普、紋樣創作體驗、個性化定制等強大功能的寶藏小程序。青年藝術愛好者可以查閱中國經典紋樣,還可以使用紋樣素材庫設計自己的專屬圖案,定制個性化絲巾、地毯等文創產品。
在展覽中,ZamAI廣繡智能生成工作流作品引起了眾多觀者的關注。傳統廣繡多以嶺南花鳥等題材為創作主題,通過廣繡智能生成工作流,用戶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照片和喜歡的廣繡配色進行AI生成,從而實現廣繡更深層次的個性化定制。最終轉化為廣繡手工藝人的創作底稿,進而賦能廣繡的設計與創作。
據介紹,“Zam”是粵語中“針”的讀音,“ZamAI”即“廣繡+AIGC”的組合。ZamAI是一個基于ComfyUI平臺搭建的廣繡智能生成系統,通過訓練廣繡專屬的LoRA模型,識別廣繡的紋樣特征,結合ControlNet等多個節點,在兩分鐘中內實現廣繡風格化的圖像生成。
項目由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2022級藝術設計碩士李坤洋搭建。李坤洋介紹,在設定好相關參數后,用戶只需要拖入圖片、點擊生成,即可實現廣繡的圖像生成。降低用戶使用廣繡在AIGC中的技術門檻,進一步增強用戶的參與感,提升廣繡的個性化定制能力。ZamAI不僅能生成圖像,還能將廣繡的成品圖轉化為線稿圖,為手工藝人提供可直接使用的創作底稿,實現數字與手工的無縫銜接;從文化衍生品、服飾圖案等多個領域,助力著非遺以新的方式走進大眾視野。ZamAI是一次時代與非遺的共振,也是一次關于傳統與未來的對話。未來,廣繡的故事將由用戶以新的方式繼續書寫。
本版采寫:南都記者 許曉蕾 實習生 童茵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