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農村流傳著好多老話俗語,聽著簡單,里頭可藏著老祖宗一輩輩傳下來的生活智慧。就說這句“寧可試人棺,莫穿他人鞋”,初一聽,是不是覺得挺玄乎?棺材多不吉利呀,咋還能跟鞋子放一塊兒比?這里頭的門道,咱得好好嘮嘮。
先說說這“寧可試人棺”。在以前農村,棺材可不只是人去世后的歸宿,它還有個挺吉利的寓意,叫“壽材”,象征著長壽。老人們到了年紀,就會早早給自己備好棺材,這可不是盼著自己早走,而是圖個心安,覺得準備好了,就能無災無病地多活些年頭。
要是誰家有老人,請你去試試這棺材合不合適,在很多人眼里,這可是積德行善的好事兒。為啥呢?一方面,這是在幫老人完成一件人生大事,讓老人心里踏實;另一方面,也代表著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老人的關懷。所以試棺材這事兒,雖然聽著有點怪,但在農村人的觀念里,沒那么多忌諱,反而透著一股人情味兒。
可這“莫穿他人鞋”又是咋回事呢?這里頭的講究可就多了去了。民俗學家就專門研究過,總結出有四樣私人物品,那是絕對不能隨便碰的,鞋子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件就是鞋子。你想腳每天都要踩在地上,走好多路,鞋子里面又悶又潮,特別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像腳氣、灰指甲這些病,好多都是通過共用鞋子傳染的。咱農村人雖然不懂那些醫學名詞,但日子過久了,也知道鞋子這東西得自己穿自己的。
要是不小心穿了別人的鞋,染上了腳上的毛病,那可就遭罪了,又癢又難受,還不好治。而且,在農村,腳可是個挺私密的地方,鞋子自然也就成了私人物品,誰愿意把自己的私密部位跟別人混著用?
第二件不能碰的私人物品是貼身衣物。這道理和鞋子差不多,貼身衣物直接接觸咱的皮膚,上面沾著咱自己的汗液、皮屑,還有各種分泌物。要是穿了別人的貼身衣物,不僅衛生上讓人擔心,心里也會覺得膈應。
在農村,大家都很看重自己的身體,覺得貼身衣物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哪能隨便給別人穿呢?要是真有人這么做了,別人肯定會覺得這人不懂規矩,不尊重人。
再就是毛巾。毛巾每天都要用來擦臉、擦手,上面全是咱臉上的油脂、污垢,還有細菌。一家人有時候毛巾都會分開用,更別說外人了。你想想,要是用了一條別人用過的毛巾,那不就等于把別人臉上的臟東西都往自己臉上抹嗎?
而且每個人的膚質不一樣,對毛巾的材質、柔軟度要求也不同。別人用著舒服的毛巾,你用了可能就覺得扎臉,甚至還會引起皮膚過敏。所以毛巾這東西,也是自己的就自己用,千萬別瞎借給別人,也別隨便用別人的。
最后一樣不能碰的私人物品,是牙刷。牙刷可是直接放進嘴里的東西,口腔里的細菌本來就多,牙刷用久了,上面全是牙菌斑、食物殘渣。要是和別人共用牙刷,那細菌就會在兩個人之間傳來傳去,很容易引發口腔疾病,像齲齒、牙齦炎啥的。
在農村,大家雖然不像城里人那樣講究口腔護理,但也知道牙刷得自己用自己的,不能跟別人混著用。要是誰不小心用了別人的牙刷,那可真是讓人心里犯嘀咕,說不定還會鬧出矛盾來。
這些老話俗語,看似簡單直白,其實都是老祖宗們在生活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它們就像一個個小警示牌,提醒著咱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該怎么跟人相處。雖然現在時代變了,很多東西都跟以前不一樣了,但這些老話里蘊含的道理,卻永遠不會過時。
咱在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別忘了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多聽聽這些老話,說不定能讓咱少走不少彎路呢!以后再聽到啥農村老話,咱可都得好好琢磨琢磨,這里頭說不定就藏著生活的真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