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財經類院校的熱度稍有降溫,不少家長以為這是經濟類院校“淪為冷門”的信號,但實際上,這種降溫也只是相對而言的,畢竟在經濟最熱的那幾年,經濟學類院校的熱度著實太夸張了。
部分熱門的雙非財經類院校的報考分數甚至能趕超所在地的211院校,甚至大有跟985院校一決高下的架勢,如今雖然經濟類院校有所降溫,但也只是回歸了學科穩步發展的常態,畢竟對于文科生來說,經濟類院校的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從就業到考公,這類專業都有著其獨特的優勢。
軟科最新發布的2025年財經院校50強名單,不僅揭露了財經類院校的發展變化,也給即將面臨志愿填報的高三同學、家長們提供了有力參考。
“兩財一貿”地位穩固,前十所院校百花齊放
在這份榜單中,上財、中財、貿大依然穩居前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超越西南財經大學躍升至第四,第五至第十位依次為西財、東財、江財、浙工商、首經貿和南財。財經類院校的前十名可謂是“爭奇斗艷”,每一所高校都各具特色,且有著獨特的優勢的發展道路。
其中,"兩財一貿"作為財經領域的頂尖學府,依然保持強大吸引力,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三所部屬211高校,長期占據財經類院校前三名。
盡管近年財經熱潮略有退卻,這三所院校的錄取分數仍然傲視群雄,在本世紀前20年,它們的錄取分數幾乎與"航濟開"等985工程高校并駕齊驅,新工科成為熱門后,這三所院校性價比反而更加凸顯,為財經類專業考生提供了極具競爭力的選擇。
除此之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崛起也令人驚喜,這所位于武漢的高校憑借"財經+政法"學科組合獲得了獨特的競爭優勢,作為"財經院校中法學最強,法學院校中財經最強"的特殊存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2025年超越西南財經大學,躋身財經類高校前四,足見復合型學科布局的優勢。
西南財經大學的學術實力也是獨樹一幟的。作為原中國人民銀行直屬高校,西財在學術領域的表現尤為亮眼。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其應用經濟學進入頂流梯隊并入選一流建設學科。ESI數據顯示,西財經濟學與商學排名僅次于北京大學,在財經類院校中遙遙領先。近年來,西財本科生深造率保持在40%以上,為國內外高校和金融機構輸送了大量人才。
財經類院校發展競爭激烈,找到特色道路的才能率先突圍
至于錯失211工程的東北財經大學和江西財經大學,也仍在奮力追趕。這兩所老牌財經強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表現不俗,東財獲得3個A-,江財獲得2個A-,實力不輸西財和中南大。
浙江工商大學這所位于杭州的高校已經超越江西財經大學,與東北財經大學并駕齊驅。其統計學獲評A-等級,正沖擊雙一流建設。值得一提的是,浙工商已不再是純粹的財經院校,開設了多個工科專業,學科結構更加多元化,這種發展路徑既豐富了學校的學科布局,也為爭取更多資源創造了條件。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憑借北京區位優勢穩守前十,這所由北京財貿學院與北京經濟學院合并而成的高校,規模并不算大(僅1.7萬人),卻在各大排行榜上表現穩定。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其三大核心學科均獲B+評級。今年首經貿預算達17.2億元,充足的經費保障為其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南京審計大學則是作為特色院校脫穎而出,這所原屬審計署管理、現歸江蘇省管理的高校,是國內審計行業唯一本科院校,憑借獨特的行業背景和專業特色,南審在軟科排名中位列第14名,遠超在校友會榜單中的表現(財經類第23名,全國200名以后)。
2025年財經院校排名展示了內在的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兩財一貿"領跑全國,中南財大、西財緊隨其后,東財、江財等老牌財經強校與浙工商、首經貿等后起之秀形成激烈競爭,篇幅有限不一一贅述,感興趣的家長可以自行查看榜單。
當然排名只是參考,院校選擇更應關注專業實力、學科特色、區域優勢和個人發展規劃,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理性選擇比盲目追逐排名更為重要。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