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吉林長春的南溪濕地公園緊鄰居民區和商業區,每到周末,會有數以萬計的游人到這里休閑度假。
溫暖和煦的天氣吸引了近2萬游客來此處游玩,綠地上已支起了幾百頂花花綠綠的帳篷,這里是公園專門規劃的帳篷營地。到了夜晚,湖中央噴泉還將上演音樂秀和水幕電影,不少人都沖著這場視聽盛宴,來享受親水時光。
這個時節的南溪濕地,盡管植被還沒有達到繁茂的狀態,但一簇簇新綠更能讓人感受到蓬勃生機。占地240多公頃的濕地公園是2017年建成的,由蝶湖、蓮湖、映云灣等6部分水體組成。從空中看,星羅棋布的水體如同鑲嵌在城市里的一顆顆“寶石”。君子湖是游客親水游玩的熱門區域,有游客在湖面劃船。在稍遠一點的區域,還可以體驗到帆船、皮劃艇等水上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這是一塊被居民區和商業區包圍的濕地,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使這里每到春夏時節,都會吸引像白鷺、鵲鴨等30多種鳥類前來此棲息、繁衍。這些靈動的小家伙們更為濕地增添了靈氣,平時不少老年攝影愛好者回來蹲守拍照。
構建生態濾網 濕地變成“城市濾芯”
如果說生態美景是南溪濕地的“面子”,它的“里子”則是守護城市生態的“超級凈水器”。與南溪濕地僅一街之隔的就是長春市的“母親河”——伊通河,通過地下管網與其連接。保障伊通河水質的關鍵,就在于確保入河水源達標。
南溪濕地采用“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構建起一張巨大“生態濾網”,將周邊的雨水收納之后,通過水生植物、微生物以及魚類的協同凈化,每天以超1萬立方米的凈化水量,持續為伊通河注入清潔水源。而在伊通河沿岸,這樣的生態“凈化器”還有多處。
這項工程就是啟動于2016年的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的影像可以看到,這是2016年7月的伊通河,河面上遍布著的刺眼的綠色物質,是當時黑臭水體滋生出的藻類,部分河道里呈現出渾濁的黃褐色,南溪濕地當時還是一片黃土裸露的荒草水塘。這是2025年5月衛星影像,伊通河中成片的藻類不見了,呈現出純凈的的水體,河道恢復到干凈、整潔。而南溪濕地中的樹木植被清晰可見,這些五顏六色的斑點,就是我們旁邊這塊帳篷營地上各式各樣的帳篷,看上去非常壯觀。
人氣不斷高漲 打造文旅新地標促消費
如今,南溪濕地不僅是長春的“城市綠芯”,更成為城市消費新的增長點。2024年,當地利用濕地周邊空間,打造了以集裝箱建筑為主體風格的南溪里文旅小鎮。來到這,不僅可以品美食、喝咖啡,還覆蓋了書店、音樂工坊、文創店、體育場館等多種多樣的文體消費場景,吸引了大批年輕人。
從昔日荒草水塘到如今的生態樂園、文旅新地標,這塊濕地的“蝶變”正是用生動實踐講述著生態保護與城市發展相得益彰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