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是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全面提升水庫精準化、信息化、現代化管理水平。彌勒市在冊登記水庫120座,總庫容2.4億立方米。全市錨定水庫不垮壩目標,在完成水庫工程標準化管理的基礎上,在太平、洗灑、雨補3座中型水庫探索構建“四全”管理,完善“四制(治)”體系,強化“四預”措施,加強“四管”工作。
搶抓政策機遇,超前布局謀發展
彌勒市貫徹落實水利部《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的指導意見》,采取有效舉措,超前統籌謀劃編制了中型水庫安全監測及雨水情測報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并成功申報,2023年獲得增發國債資金1400萬元項目支持,為構建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智慧化改造強化了保障。
構建智能監測,全程保駕護安全
構建“1+3+N”智能監測平臺,即1個功能強大的水庫矩陣化管理平臺,搭載3項核心技術裝備(滲流監測、無人機自動巡檢、視覺機器人監測),實現N個終端全面覆蓋,監測要素無一遺漏。給每座水庫配備了一位“超級管家”,實時掌握水庫“健康狀況”。
先進裝備加持,全天候守護安全
創新打造“天空地水工”一體化、多維度動態監測體系,各類先進設備齊上陣,實現水庫全天候、全方位、無死角監測。數據精準可靠,響應快速高效,讓水庫一舉一動都盡在掌握中。太平水庫自動測量機器人每天對大壩變形進行精準測量,實時反饋數據,一旦監測到異常情況立即觸發預警機制;無人機實現了對庫區復雜地形區域的快速巡查,原本需要數小時的人力巡檢工作壓縮到數分鐘內完成。
強化數字預演,防汛安全“雙保險”
通過大壩安全監測預報預警及調度方案數字化預演,將氣象預報與水文模型緊密結合,精準預判洪水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提前做好防范。汛期強降雨來臨前,平臺可通過數字化預演提前精準預測洪水波及范圍及其危害程度,及時有效制定泄洪預案,保障下游村鎮人口安全,避免潛在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
AI技術融合,智慧管控精準分析
管理平臺深度融合AI技術,化身“智慧大腦”,對水庫運行狀態、風險隱患進行精準實時感知和智能分析,為管理者防汛工作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智慧決策支撐。雨補水庫在引入AI技術后,可通過實時的數據挖掘與風險預測,及時發現潛在安全風險,幫助工作人員高效部署應對措施,提升水庫運行管理的主動性與針對性。
強化資金保障,統籌水網監測調度
2021年來,彌勒市累計投入1043萬元用于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2025年,計劃投資862萬元,對62座小(2)型水庫雨水情測報設施和61座(2)型水庫大壩安全監測設施進行建設,并整合現有資源與智慧灌區系統,構建現代化水庫區域矩陣,實現全市水網聯網監測與統籌調度管理。
彌勒市將充分利用現代AI智能視頻監控、大壩滲流監測、無人機巡查檢查等現代技術手段,持續提升水庫運行管理數字化、信息化水平,為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建設貢獻更多彌勒經驗。
云南網記者段芃通訊員陸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