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達成的"史詩級關稅協議"刷爆全球頭條——美國宣布取消91%對華加征關稅,暫停24%關稅90天,僅保留10%基準稅率;中國同步取消91%反制關稅并暫停稀土出口限制。但就在這份看似雙贏的協議背后,美國卻夾帶"私貨":要求中國徹底解除對稀土的戰略管制。
消息一出,國內軍事評論員直接嗆聲:"用關稅換稀土?美國人怕是還沒睡醒!"
稀土究竟有多重要?舉個簡單例子:美軍最先進的F-35戰斗機,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隱身涂層里的鏑元素、雷達系統里的釹鐵硼永磁體,全指著中國贛州礦山的供應。2023年中國對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公司斷供稀土后,五角大樓急得直跳腳——庫存重稀土只夠撐18個月,F-35生產線眼瞅著要停工。
更絕的是,中國剛完成第六代隱身戰機的第四次試飛,而美國的六代機還停留在PPT階段,這節骨眼上想討要稀土,無異于讓對手給自己遞刀子。
美國這波操作看似"大出血",實則是想空手套白狼。要知道所謂的"降稅115%",不過是從貿易戰巔峰時期的145%關稅降到30%。
即便如此,美國還留了后手:20%的"芬太尼問題附加關稅"死活不肯取消,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技術封鎖更是紋絲不動。反觀中國,稀土這張王牌用得那叫一個穩準狠——全球98%的重稀土加工在中國,美軍工企業90%的鏑鐵合金來自江西,這種掐脖子的戰略資源,哪能隨便拿去換幾塊關稅的遮羞布?
網友們的爭論更是火花四濺。有人提議:"拿稀土換ASML的EUV光刻機,把芯片制造短板補上!"可轉頭就被懟得啞口無言:"華為麒麟芯片都突破5納米了,現在引進西方設備不是引狼入室?"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半導體自給率已達67%,中芯國際的N+3工藝良品率突破80%,這時候要真放開光刻機進口,怕是又要重蹈"運十下馬、市場換技術"的覆轍。
不過也有明白人算過經濟賬:暫停稀土管制這90天,美國新能源汽車能多造15萬輛,特斯拉股票應聲大漲7%。可中國手里攥著的不僅是稀土礦,從采礦到分離提純的148項專利壁壘,再到制定全球稀土ISO標準的話語權,這才是真正的殺手锏。就像贛州稀土集團總工說的:"我們停掉一條生產線,半個加州的軍工訂單就得延期交付。"
這場博弈最精彩的,莫過于科技賽道的彎道超車。當波音拿著F-47六代機圖紙滿世界拉投資時,沈飛的六代機已裝上國產渦扇-15發動機試飛四次,最大速度突破5馬赫。
更絕的是,中國把稀土用在了自己的"殺手锏"上——第六代戰機的等離子隱身涂層、智能蒙皮技術,哪個離得開重稀土?反觀美國,芒廷帕斯礦挖出來的粗礦還得運到中國加工,這種被人捏著七寸的滋味,豈是降點關稅就能解決的?
說到底,這場談判暴露了美國的戰略焦慮。想當年用幾臺黑鷹直升機就能換走中國稀土,如今卻被"卡脖子"卡到軍工斷供。中國社科院專家說得透徹:"從2018年貿易戰到2025年稀土反制,我們終于明白——核心技術的進步,靠換是換不來的。"就像華為被制裁后研發出鴻蒙系統,稀土斷供反而倒逼出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這場博弈教會我們:真正的底氣,從來都是自己給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