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意外!
醫藥行業的競爭,尤其是醫美、大健康等領域,能激烈到什么地步?
董事長都開始親自做營銷了!
“醫美三劍客”之一,華熙生物在2025年一季報中宣布,董事長趙燕已開始下沉到公司護膚品業務,接手傳播管理,重塑品牌。
更震驚的是,近日,75歲的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在公司官方視頻號中大秀肌肉,親自代言自家產品麥角硫因膠囊。
麥角硫因是一種前沿抗衰因子,其清除人體自由基效果超傳統成分10倍多。
公司此舉,意在將“觸手”伸到大健康領域,目前科倫藥業子公司川寧生物已量產、在研的抗衰產品達十余種。
不過,加速進軍大健康的同時,科倫藥業似乎正面臨業績失速。
2020年-2024年,公司業績呈增長態勢,營收從164億到218億,凈利潤從8億到29億。
2024年科倫藥業營收增速雖不到2%,但好在其凈利潤同比增長近20%,還算說得過去。
可是,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收43.9億,同比下降30%;凈利潤5.8億,同比下降43%。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科倫藥業業績下滑呢?
科倫藥業業務主要有輸液產品、抗生素中間體及原料藥、非輸液藥品、研發項目,2024年各業務營收分別約為89億、58億、41億、19億,其中前兩大業務占比約在40%、25%。
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和利潤端的失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輸液業務受集采影響,收入承壓。
二是公司產品青霉素中間體6-APA受供需關系影響市場價格有所下降。
再就是費用增長。
該季度公司研發以及管理費用占比上升,帶動期間費率同比增長約2個百分點,擠壓部分利潤。
那么,科倫藥業業績會一直失速嗎?
這個可能性倒是不大。
雖受集采、產品供需影響,但科倫藥業的輸液、抗生素中間體及原料藥業務仍然算是平穩。
一方面,上述兩業務長期需求穩定。
輸液用途廣泛,包括體液平衡用、營養用、藥物治療用等,是醫療基礎用品;而抗生素藥物占整個抗感染藥物的90%左右,目前來看其作為基礎藥物的關鍵地位無可替代。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輸液、抗生素的需求自然無需太過擔心。
另一方面,行業競爭格局穩定,公司產品市占率高。
輸液領域,行業集中度向頭部廠家集中。目前國內大輸液廠家主要為科倫藥業、石四藥、辰欣藥業、華潤雙鶴、華仁藥業等。
2023年5家公司大輸液銷售量約為91億袋,合計約占行業總量的80%,其中科倫藥業占比為40%。并且,各企業存在交叉持股的情況,以后市場格局出現較大變化的可能性相對較小,頭部企業領先地位在短期內難被撼動。
而抗生素中間體及原料藥領域,受環保成本持續上升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影響,2019年以來,國內抗生素中間體落后產能逐步被淘汰,當前行業格局也是較為穩定。
子公司川寧生物所在地伊犁,在生產、人力等方面成本較低,公司各產品市占率位居前列。
并且,科倫藥業在合成生物也有布局,已構建完整商業化體系,是國內首批實現產品交付的合成生物學企業。
像麥角硫因就是公司合成生物產品,科倫藥業希望憑此踹開大健康領域的大門。
不過,盡管說這兩項業務挺穩,可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似乎總有種緩不濟急的感覺。
其實,創新藥才是科倫藥業應對業績失速的重大法寶。
經過十多年發展,2022年科倫藥業展示了自己在創新藥領域的實力,其在研管線價值與藥物平臺開發能力得到海外制藥巨頭認可。
該年度,默沙東在項目上引進科倫藥業子公司科倫博泰多項ADC候選藥物項目的開發權益,雙方共達成3筆BD交易,交易合計總金額超118億美元。
并且,近年來隨著各項里程碑付款逐步確認,科倫藥業的研發項目收入也是逐年增長,2024年接近19億。
公司能達成如此成就,靠的就是深耕ADC領域。
ADC,名為抗體偶聯藥物,是一種創新的靶向癌癥治療藥物,通過結合抗體的高特異性和強效毒性藥物的強殺傷能力,實現對癌細胞的精準打擊。
簡而言之,ADC藥物好在能提升療效且副作用低,預計到2030年其在中國市場市場規模將達660多億。
在ADC領域,科倫藥業最拿的出手的產品就是SKB264(蘆康沙妥珠單抗),針對該產品默沙東已啟動12項三期臨床研究。
而默沙東如此著急,就是因為其王牌藥物K藥的關鍵專利將在2028年到期,公司希望通過K藥+SKB264的強強聯手,延續K藥的生命周期。隨著研發進展推進,里程碑付款越來越多,科倫藥業的研發項目收入自然隨之“水漲船高”。
而且,除了里程碑付款,科倫藥業自己也在加碼對SKB264的研究。
目前,SKB264已在國內獲批兩項適應癥,一項為3LTNBC(三陰性乳腺癌),一項為經EGFR-TKI藥物治療和含鉑化療治療后進展EGFR突變陽性NSCLC(非小細胞肺癌)。
SKB246獲批首日便開具處方,并實現單月銷售規模超5000萬元,這不僅展現出科倫藥業的商業化運作能力,更體現出市場對SKB246的巨大需求。
那么,SKB246到底面臨多大的需求呢?
肺癌是全球及我國第一大癌癥,發病率及死亡率位居首位。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肺癌新增病例數達106萬。
肺癌中,非小細胞肺癌占比最高,達85%,預計到2030年該病藥物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900多億。進一步細分,EGFR突變型又是亞洲患病人群中最常見的一種,占比約在40%-60%。
所以,針對EGFR類的藥物就很迫切,這也是為什么像艾力斯的三代EGFR-TKI藥物伏美替尼放量如此迅速。
而SKB246,正是用于經EGFR-TKI藥物治療后產生耐藥或突變的患者,其靶點為在肺癌中高表達的Trop2靶點,其不僅能與免疫療法聯合治療,也為EGFR耐藥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當然,一招鮮也不一定吃遍天。
科倫藥業也在積極增強研發管線,拓展產品,實現對市場需求的寬覆蓋。
例如,SKB246的國內適應癥2LEGFR突變NSCLC就已在申請上市中,預計2025年內獲批;其他像塔戈利單抗、西妥昔單抗等也都進展很快,已在國內獲批......
最后,總結一下。轉行創新藥,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倫藥業是十年磨一劍,在創新藥上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