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聽到很多父母說:
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就罵不得、打不得了?
現(xiàn)在的孩子就是太嬌慣了,才會讓他們動不動就有心理問題。
我們小時候哪個不是被打罵過來的,怎么一點事都沒有啊?
乍一看,這個邏輯似乎沒問題。
咱們小時候哪個孩子不是皮糙肉厚的,反而現(xiàn)在的孩子就那么嬌貴了,罵不得說不得了?
但你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套用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的邏輯,套在下一代身上行不通。
因為現(xiàn)在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與我們那個時候有著天差地別。
40多年前中國的孩子
前幾天看到一組老照片,心底不由得百感交集。
這是日本攝影師秋山亮二在80年代的中國,拍的一本攝影集《你好,小朋友》。
那個年代,沒有各式各樣的游樂設施,沒有鋪天蓋地的游樂場,只要有一群小伙伴,就能瘋玩、瘋跑一整天。
一起吃冰棍的小朋友。
三五個小伙伴,約在一起歡快地捕魚。
在單杠上玩耍的小朋友們。
弄堂里,放學一起回家的小伙伴們。
學校演出,女孩們眉心點上一個紅點,化上夸張的紅臉蛋。
那時候,課間只有10分鐘,但是能玩好久好久,女孩們跳著皮筋,男孩們在簡易的乒乓球臺上打球。
以我們自己為參照,我們的童年雖然窮,但山野、河流、田地都是我們的游樂場。
山中、田坎邊的各種野果子是我們的零食,可以追蜂、趕鳥、捉魚,陽光、雨露各有各的滋味,哪怕是泥巴都能玩出花來,更不要說成群結隊的同齡伙伴們玩各種游戲。
心理問題?有也不多,那一絲絲的心理問題,在各種勞作、游戲中煙消云散。
現(xiàn)在的小孩,他們童年只有幼兒園前的三年,這三年還處在懵懂無知的狀態(tài)。
進了幼兒園,各種學習、規(guī)范要求、興趣班接踵而至。
他們的世界,讀書成了唯一的選項,勞動跟游玩成了奢侈品。讓孩子處于長久的高壓且缺乏宣泄口。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中說:“孩子有種魔力,能夠把平凡場所中不為人注意的角度,變成興趣盎然的游戲場。”
會玩的孩子,更懂得為自己釋放情緒,制造快樂。
我想,這也是為什么以前的孩子挨罵、挨打,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
童年缺少玩耍孩子,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
我們小時候被揍一頓,就放出去玩了,跟小朋友到處瘋跑,或者一起吐槽各自的媽。
那時候住家屬院,誰家孩子挨打鄰居都出來勸,好心的隔壁大嬸兒把我拉到自己家給好吃的,哄哄勸勸。
大概是曠野上瘋跑著長大的孩子心挺大,跑著跑著就忘了挨打的事。
過去的孩子兄弟姐妹多,大多比較自由,學習負擔也不重,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時間比較多,大部分孩子都在農(nóng)村,在大自然中玩耍,那實在是太開心了。
父母很少干預和控制,即使挨幾次打,也很快就又融入到伙伴們和大自然中去了。
只有經(jīng)歷了游戲的童年,孩子才能成長得像個孩子。
也就是說:當一個孩子,能鬧騰,敢冒險,愛探索時,他才能像個孩子般成長,而不是過早地承擔了無法承載的重擔。
現(xiàn)在孩子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沒有可以放飛內(nèi)心的地方,沒有可傾訴的伙伴,沒有體驗過真正的大自然。
現(xiàn)在的孩子物質(zhì)需求,超乎我們的那個年代,可是精神的需求卻匱乏無比。
沒有撒丫子到處跑的自由場地,也沒有同齡伙伴的嘻嘻哈哈,更沒有父母一直陪伴的安心……
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孩子,如果愛自己的孩子,就陪他們按著的他們自己步伐慢慢成長吧。
即便如今沒有了以前的環(huán)境,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去摔跤,去攀爬,去草地上奔跑嬉戲。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為他們好奇、大膽、熱情、愛冒險,他們天馬行空,沒有被我們大人世界里的那一套法則束縛。
當一個孩子,能鬧騰、敢冒險、愛探索時,他才能像個孩子般成長,而不是過早地承擔了無法承載的重擔。
給他一片天地,讓他自由奔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