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小作者添加小編好友,以便領取榮譽證書。
投稿方式:關注微信公眾號“溫州新教育”(微信號:wzrbxjy),點擊下方自定義菜單欄“作文投稿”即可進行投稿(投稿時,請注意必填與選填)。
成長的瞬間
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
九(24)班 關爾祿
指導老師:葉晶晶
成長都是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完成的。從一次與友人的分別、一次離家的闖蕩、一次對他人的心動,我們在日常的瑣事下無聲成長,漸失童年,漸遠青春,同時收獲新的感悟。
從生活中懂得友情。在電影《冬冬的假期》中,小學畢業的暑假成了冬冬童年的尾聲。從他剛到農村和村里兒童用玩具車換烏龜,到出席小舅的孤獨婚禮;從母親病床前的囑咐到暑假結束前與爺爺一家及鄉村玩伴的道別,童年的時光在冬冬的假期中逝去。生活對于冬冬也不再是童話,在故事的結尾,當冬冬隨父親返回城市前對玩伴們喊出一聲聲再見時,友誼就從單純的相互打鬧,變為了經歷過共同成長留在腦海中的童年記憶。
在生活中懂得親情。《童年往事》中導演侯孝賢借電影的表現手法回顧了自己的童年與青年時代。童年時,他的父親終日少言,靜坐書桌前伏案寫作,這便是阿孝心目中父親的畫面。直到父親在一次停電的夜晚中猝然死去,大姐拿出父親的手寫稿自傳來念叨,我們才理解了一個身患肺病的父親,如何在工作與家庭、生活與身體之間不斷拉扯糾結。親情從字面上的愛,變成了兒時奶奶帶著他在街頭小攤上吃沙冰,馬路邊采摘芭樂的記憶;變成了母親與姐姐在雨天閑聊時道出的過往,母親那時剛新婚生出來的是女孩,便不受婆婆的待見。親情是付出,為了家人,從此,阿孝真正在18歲的夏天,成長為大人。
日常瑣事下,暗含生命的涌動。從童年到青年,我們理解親情、耕耘友情,再到為愛付出,因愛喜樂,生命的意義就在這不起眼的生活中閃耀。
編輯:瞿含張
二審:曾云畢
三審:林 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