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是從空中俯瞰,日本的大阪城區有一個巨大的鎖孔狀綠地,其實,這樣的區域在大阪有好幾個,這些是日本天皇的墓穴。
日本天皇源自于神話中的傳世之神天照大神后裔,成為天皇權力神授的代表。日本天皇目前共有126代,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家族,這也導致日本天皇是世界上傳代最多的君主。
這也導致日本有17萬座古墓,其中800多座是皇家陵寢,124座是天皇的。天皇陵寢占地巨大,卻是有山有水,雖然現在已經被現代城市包圍,卻顯得別具一格。
規模最大的是第16代天皇仁德天皇陵墓,這座鎖孔狀陵寢,周長2.8公里,占地面積46萬平米。
2018年,日本挖掘了這座陵墓,里面竟有大量中國晉朝的文物。以至于不少人懷疑墓主人的身份到底是不是日本仁德天皇。
仁德天皇墓穴位于阪府堺市,是百舌鳥古墓群的一部分。百舌鳥古墓群修建于公元400年到600年,是日本皇陵最集中的地方,這里原本有100多座古墓,但由于戰爭和人口擴張等因素,只剩下49座皇家陵墓,這些陵墓的所有者身份一直受到質疑。
日本皇室有一個名為宮內廳的部門,該部門協助皇室,處理日本皇室成員的所有事務,從出生、教育、婚姻、死亡到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務。天然的天皇陵和全國800多座皇家陵墓的管理也由宮內廳負責,他們精心維護與皇室有關的所有聲譽。
他們甚至拒絕透露王室收養狗或貓的消息。宮內廳還負責阻止學者重新研究天皇的歷史,并拒絕允許考古學家對皇帝的陵墓進行全面的研究和發掘。日本皇陵不同于中國的地名。中國的帝王陵墓有很多東西可以證明皇帝的身份,比如墓志銘、石雕、神道教、祭壇、祠堂等。
除了一些密封或隱藏的外,他們的身份基本得到了確認。但許多日本皇陵面前空無一物,因為在日本幕府統治時期,皇帝沒有實權,許多皇陵被無人管理、被人占領或摧毀,就連幕府將軍也在陵墓上建造城堡,所以許多帝王陵墓都只是光禿禿的土堆。
此外,在古代,日本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系統。直到三國時期漢字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用漢字來注音日語。
直到公元5世紀,漢字才被用來記錄歷史,在此之前,許多帝王陵墓都無法用書面語言進行驗證。此外,宮內廳一直反對地名考古,因此,盡管許多皇家陵墓可以從規制的角度進行判斷,但具體哪位皇帝卻無法考證,最終,宮內廳只能選擇最可能是哪位天皇來確定。
日本對皇陵的規定有十多種,包括圓形、方形、上圓形、下方、前方、后方、八角形等。然而,規制巨大的天皇陵多是一種前方后圓的鎖孔。有人認為,這是基于中國圓天方地的哲學思想。
墓室中間的鎖孔和周圍的護城河也是防止盜墓的一種方式。這種鎖孔陵墓多建于公元300年至600年之間,被認為是日本天皇權力最大的時期。
在第一位天皇出現之前,日本島上有許多小國,但它們都是獨立運作的。直到后來大和王國的崛起統一了日本群島,大和王國領導人自稱為偉大的國王,實行世襲制度,這也是為什么日本公民現在稱自己為大和人。
在早期,皇帝的權力并不重要。他當時只是貴族和皇室的共主,但更多的是作為榮譽和精神的象征。然而,他們和當時的貴族普遍以建造高大的陵墓為榮。后來,在公元4世紀末仁德天皇是天皇統治日本的巔峰時期,建造了日本最大的皇陵。
仁德天皇墓,又稱仙陵古墳,以其巨大的規模而聞名。以前,日本的大型陵墓使用山上自然隆起的部分作為焚鼎,再將墳墓進行修整成型之后,在墳頂上挖一個小型豎穴,將棺木置于其中。
所以在過去,大型帝王陵墓大多是樣子工程。仁德皇帝陵墓是一座人工建在平原上的小山,是一座真正的大陵墓。如果我們將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和秦始皇陵的封土與仁德皇帝的土墩進行比較,我們會發現仁德皇帝陵墓在綠色部分的面積大于黃色部分的金字塔和藍色部分的秦始皇陵的藍色部分。
根據專家對陵墓土方工程的估計,當時的日本人口將使用全國一半以上的勞動力來建造這樣的陵墓。這座陵墓的土方總量約為140萬立方米,需要1萬人來拉。每天拉12個小時需要15年的時間,即使使用一輛現代五噸卡車來拉,也需要56萬人次,這還不包括修建護城河、修復陵墓的人力。
因此,建造如此巨大的陵墓所需的總人力超過一百萬,而中國有如此規模也只有秦始皇陵曾使用過如此多的人力,因此為了建造仁德天皇陵墓,無數的勞動力付出了不可估量的勞動。最后,宮內廳得出結論,這座陵墓是王權威嚴的反映和產物。雖然它的主人尚未得到充分證實,但只能是仁德天皇。
日本天皇陵現在看起來郁郁蔥蔥,就像一座被植被覆蓋的小山,但當它們第一次建造時,它們實際上看起來像一片光禿禿的土地。從遠處看,它們被人為地壓平和塑造,只有經過時間的洗禮,它們才長了十倍。
2015年,日本利用地震波儀器對仁德陵墓進行了掃描,獲得了該墓的真實面貌。這個鎖孔陵墓實際上由三層組成,完全由人工構建,然后通過精心修繕。有兩條護城河,許多小型貴族陵墓散布在陵墓周圍。
這種鎖孔墓是日本特有的一種形式,是日本古墓時期的代表。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紀念碑的形式,上下呈矩形,從空中看就像一塊巨大的墓碑,反映了大和政權的繁榮和當時皇帝的權威。
皇帝陵的另一個特點是墳墓周圍埋著許多陶器,稱為直輪,這是一種泥塑。有各種形狀的陪葬品,包括家庭式的房屋,這是廢除人葬制度后的一種替代墳墓。作為為墓主人人和物,仁德皇帝的外部有29000個石雕圖案,它們都在博物館展出。
與所有其他鎖孔式帝王陵墓一樣,墓室的入口位于一座圓形山丘之下。墓室很小,只設計用來存放棺材墓。外部由石頭制成,而內部是一個裝有皇帝尸體的棺材墓。一般來說,皇帝墓中的陪葬品很少,只有一些金、銀、青銅和玉石。
在之前因自然災害造成陵墓損壞而挖掘的幾座帝王陵墓中,出土了鍍金銅鎧甲刀、玻璃器皿、銅鏡等,但沒有特別令人驚嘆的文物。皇陵曾經被洗劫過嗎?
在日本歷史上的戰爭時期,許多帝王陵墓無人看管,僅僅依靠護城河無法阻止盜墓者。結果,許多帝王陵墓被盜。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推古的陵墓被明確記錄為失竊。
圣武天皇、天武天皇、桓武天皇、神武天皇等十余位皇帝也有盜竊記錄明確的歷史遺跡,許多陵墓多次被盜。日本唯一的一對夫婦天皇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在他們的合葬墓發生了嚴重的盜竊和挖掘事件。
這座墳墓的面積不大。1235年,在日本鐮倉時期,一名盜墓者進入墳墓,發現里面沒有貴重物品,只有一副棺材和一個紅漆箱。他打開棺材,里面裝著天武皇帝的白骨。他把骨頭拖了出來,但棺材里什么也沒有。
然后,他打開旁邊的紅漆盒,里面有一個銀罐,里面裝著女天皇的骨灰。驚慌失措之下,他拿著罐子跑了出來,把里面的灰燼撒到地里,偷走了銀罐。因此,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涌向田野祭拜天皇。
兩年后,盜墓者被抓獲,帶到京都斬首,近代以來,天皇陵也遭到搶劫。1986年,幾名主修考古學的日本學生打著考古學的幌子來到了日本第十七任天皇女中天皇的陵墓。進入墳墓后,他們偷偷偷走了五十多塊土氣,后來被警方逮捕。
可以看出,在歷史上的天皇陵盜掘事件中,盜墓者從未盜竊過任何特別貴重的物品。在明治天皇之前,天皇陵沒有受到政府的嚴格保護,天皇陵墓的許多大門在被盜后一年中一直敞開著,導致陵墓多次被挖掘。
雖然天皇陵的規模很大,但墓室很小,不能容納太多東西。天皇陵只使用巨大的形狀來突出皇權的威嚴,而沒有使用豪華的陪葬品來突出皇帝的高貴。這與中國的帝王陵墓有著根本的不同。
仁德天皇陵曾經被搶劫過嗎?明治時期,大阪地區發生臺風和洪水,導致仁德天皇陵墓入口的基石受損。在回填過程中,一些人在墳墓中發現了失竊的痕跡,但宮內廳沒有具體說明損壞的確切程度。
2018年,日本宮內廳突然宣布,要和大阪府堺市共同挖掘和調查仁德天皇陵,這是日本首次發掘這座陵墓。那么,為什么宮內廳突然挖掘了仁德皇帝的陵墓呢?這一舉動出乎意料。這是因為在此之前,日本曾向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申請將仁德陵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更好地保護這座陵墓。
但出乎意料的是,申請被拒絕了,理由是無法完全確認墓主的身份,因為許多以前的帝王陵墓缺乏對古代書籍和大量發掘的了解,證據是由宮內廳指定的。盡管與學者的研究存在差異,但為了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宮內廳只能同意發掘。
2018年10月首次對周邊進行發掘后,發現了可追溯到公元5世紀左右的石柱和墩柱,這大致將陵墓的時間定義為公元5世紀前后。此外,由于洪水造成的破壞,仁德陵底部墓道的基石松動,宮內廳在這里進行了發掘。
經過初步挖掘,宮內廳確認仁德陵的內部結構完好無損,沒有遭到洗劫。在進一步的發掘中,出土的文物讓日本學者大為驚訝。仁德陵意外地出土了大量中國文物。因此,他們特別邀請了中國文物專家進行鑒定,最終確認它們是中國晉朝的文物。
為什么宮內廳敢發布這樣的消息?這并不是說墓主可能來自中國,而是表明仁德陵的真正主人是仁德皇帝。
首先,當宮內廳發布第一張發掘照片時,他強調這是一根公元5世紀左右的日式石柱,這與仁德天皇的統治是一致的。后來,發掘了晉朝的文物,特別是公元266年至420年之間的文物。
這也表明這座陵墓的時間不會早于公元266年,因為有傳言說仁德陵實際上埋葬了秦朝時期到日本的煉金術士徐福。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在位時,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帶領3000名童男童女東渡銀州,為皇帝尋找長生不老藥。這里的“銀州”是指東海的新山,徐福可能已經抵達日本。他知道自己無法完成秦始皇的指示,便沒有回到中國。
在《日本國史略》中,也提到過孝陵皇帝活了72年。秦人徐福來秦始皇28年就是公元前219年孝陵天皇記載的在位時間是公元前290年,那么72年就是公元前218年,這兩個時間基本是吻合的。
這表明徐福當時可能已經抵達日本,但他永遠不會被埋葬在仁德陵,這之間差了400到500年。如果真的是埋在仁德天帝陵,那么出土的文物應該是秦朝的。
兩晉時期的文物表明,日本當時相對落后,時來自中國的這些物品被認為是高端的陪葬品,因此日本宮內廳想利用兩晉時期文物的考古發現來說明這一點。
有人說徐福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但這不太可能,因為公元前200年左右,日本還處于非常落后的時期。如果徐來到日本,成為統治日本的皇帝,他一定會用秦朝的法律法規來統治日本。
如今,日本受中國隋唐王朝的影響最大,幾乎不受秦朝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日本早期帝國歷史的文字記錄幾乎無法核實,神武天皇甚至可能不存在,只是一個通過口口相傳的虛構人物。
許多學者認為,日本真正可證實的天皇是第十代崇神天皇,而之前皇帝的身份也備受質疑。仁德陵的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如果你想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你必須提供確鑿的證據,除非日本宮內廳挖掘出實物證據,如墓志銘、有文字或銘文的物品,否則關于仁德天皇陵墓的主人身份的猜測將會一直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