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協議剛達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又打起來了,后者更是付出了開戰以來最慘痛的損失,這會對局勢造成怎樣的影響?
在進行了不到72小時的交鋒后,印度和巴基斯坦達成了停火協議。巴總理夏巴茲公開發聲,對參與斡旋的各方表示感謝,其中特別感謝了中國,指出無論巴基斯坦陷入何種困難,中國都能進行幫助。然而,就在停火達成之際,印軍突然實施了導彈襲擊,目標是巴基斯坦的努爾汗空軍基地,雖然沒有造成軍機受損,但5名巴軍飛行員陣亡,其中還有一名飛行中隊的隊長。要知道,飛行員的價值遠大于戰機,這也是巴基斯坦開戰后遭受的最大損失。很快,克什米爾地區也響起了爆炸聲,印方隨后指責巴基斯坦“違背停火協議”。
那么,如何看待達成停火后,印巴沖突再起的情況?
有分析指出,印度搶在停火生效前發起襲擊,顯然是想給自己找回點顏面。但在另一邊,巴基斯坦軍方與文官政府意見也不統一。從冷戰時期以來,美國一直是巴基斯坦最大支持者,但現在雙方的關系很不穩定。一是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態度反復無常,二是美國已經開始戰略收縮。因此,巴基斯坦文官政府對美國的支持態度和力度都產生懷疑,在沒有強有力的外部支持情況下,他們認為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見好就收”。
然而,巴基斯坦軍方不是這么想的,一方面他們是與中國合作的最大推動者,積極引入大量中國生產的武器裝備,現在印巴沖突的情況,證明其選擇是對的。因此,巴基斯坦軍方對中國更有信心,認為現在正是取得更多戰果的大好機會。另一方面,如果贏了,那么巴基斯坦軍方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而他們在國家政治體系中也會更有聲量。如果輸了,也是現在的巴基斯坦聯合政府下臺,而且經濟下行民生凋敝的情況,對本就有接管政權經歷的巴軍方來說,也是掌權的好機會,怎么看他們都“不虧”。
不過,5名飛行員的損失,暴露了巴基斯坦防空系統依然存在問題,這也會讓巴軍方冷靜下來。根據《簡氏防務周刊》的說法,巴基斯坦為了培養優秀的飛行員,每年平均要進行約240小時的飛行訓練,強度比印度高得多。而根據俄軍公布的數據看,一個小時的飛行訓練成本就達到數萬美元。如果按3萬美元一小時的標準計算,一名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的訓練成本,平均每年達到了720萬美元。如果是資歷超過5年的巴軍飛行員,其培養成本超過了一架“梟龍”戰斗機的價格。但這一次,巴軍失去了5名飛行員,其中一人還是中隊長,這個損失至少需要數年才能彌補,而不是像戰機一樣能通過進口快速補充。
隨著巴軍方回歸理性,印巴的停火協議預計很快會真正落實。不過,印度莫迪政府的處境將變得很不樂觀。長期以來,莫迪都通過“印度教民族主義”來塑造“國族認知”,并不斷挑動與鄰國的矛盾來轉移國內注意力。但現在,印軍在對外沖突中吃了大虧,這對莫迪政府的打擊很大。此外,美國也成為“輸家”,他們曾宣傳要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但這次中國軍械改變了印巴局勢,中方又調停了緬甸內戰,這讓美方發現亞太逐漸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