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譯文
人生在世,總要相互交往,所以要講究禮儀。從天子到普通的士人,各個階層都有各個階層的講究。見逝去的人最后一面不能等到入殮,吊喪不能讓生者太過悲哀,因為這不符合禮法。
所以,古代規定吉日出行每天行路五十里,奔喪則要每天行路一百里。贈送禮物要在合適的時間。這個合適的時間就是禮法中最重要的原則。
春秋記載著:“周天子派遣宰咺為惠公仲子的葬禮送上赗。”
這個赗是什么呢?喪事中的赗指的是車馬。喪事中把車馬稱為赗,錢財稱為賻,義務被稱為襚,口中含的物品被稱為唅,珍奇玩物被稱為贈。
給或者的人贈送財物車馬,給死去的人贈送衣物和陪葬品。衣物和陪葬品是為了送別死者,錢財車馬是為了幫助生者。
輿馬、束帛、貨財、衣被、玩好,都各有什么樣的講究呢?
天子使用六匹輿馬,諸侯使用四匹輿馬,大夫使用三匹輿馬,上士使用兩匹輿馬,下士使用一匹輿馬。
天子使用五匹布,三匹黑布兩匹淺紅色布,各五十尺;諸侯也是五匹相同的布,各三十尺;大夫使用三匹布,一匹黑布兩匹淺紅色布,各三十尺;上士使用兩匹布,一匹黑布一匹淺紅色布,各三十尺;下士使用一匹彩縵;老百姓使用一匹普遍布帛。
天子使用六匹馬拉的車,諸侯使用四匹馬拉的車。大夫只能使用副車,普通人不能用車。
天子的壽衣長及地面,諸侯的壽衣只能蓋住腳背,大夫的到腳踝,士人的到膝蓋。
天子的嘴里可以含珍珠,諸侯含玉,大夫含人工珠子,士人含扇貝,老百姓含谷物。
整體的原則就是看地位,德行和關系,兼顧著貧富情況。這些二三四五的數字,都是按照具體的情況進行選擇。根據具體的情況制定禮儀規范,講究個串成,這正是禮法的根本原則。
02
原文
生而相與交通,故曰留賓。
自天子至士,各有次,贈死不及柩尸,吊生不及悲哀,非禮也。
故古者吉行五十里,奔喪百里,贈赗及事之謂時。時,禮之大者也。
春秋曰:“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赗者何?喪事有赗者,蓋以乘馬束帛輿馬曰赗,貨財曰賻,水被曰襚,口實曰唅,玩好曰贈。知生者賻赗,知死者贈襚。贈襚所以送死也,賻赗所以佐生也。
輿馬、束帛、貨財、衣被、玩好,其數奈何?曰:天子乘馬六匹,諸侯四匹,大夫三匹,元士二匹,下士一匹;天子束帛五匹。玄三纁二,各五十尺,諸侯玄三纁二,各三十尺,大夫玄一纁二,各三十尺,元士玄一纁一,各二丈,下士彩縵各一匹,庶人布帛各一匹。
天子之赗,乘馬六匹乘車,諸侯四匹乘輿,大夫曰參輿,元士下士不用輿;天子文繡衣各一襲到地,諸侯覆跗,大夫到踝,士到髀;天子唅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位尊德厚及親者賻赗唅襚厚,貧富亦有差;二三四五之數,取之天地而制奇偶,度人情而出節文,謂之有因,禮之大宗也。
03
赗(feng,四聲,鳳):為喪事提供的車馬。
賻(fu,四聲,付):為喪事提供的財物。
襚(sui,四聲,歲):為喪事提供的衣服。
唅(han,四聲,漢):放在死者開口中的物品。
玄:黑色。
纁(xun,一聲,熏):淺紅色。
04
這段前面還好,最后一段實在是不知道應該怎么翻譯。大家姑妄看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