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座夢想之城,承載了無數人的奮斗故事。從青蔥歲月到兩鬢斑白,許多人在這里拼搏,只為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
如今,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了2500萬,真可謂寸土寸金。這里匯聚了我國眾多的金融和科技產業,這也意味著上海的土地資源非常緊張,難以騰出足夠的空間來發展大規模的制造業,包括釀酒廠在內的許多工廠要么搬到了外地,要么遷至郊區。
新中國成立后,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國營酒廠,負責當地的白酒供應。然而,在上海這樣一個擁有兩千多萬人口的大都市里,卻沒有一家本地酒廠能夠獨當一面。這就給外地白酒品牌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因此,在這里真正考驗的是經銷商的能力。
由于市場的高度活躍,上海的酒桌上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現象:不僅茅臺備受歡迎,連經常被人吐槽的歪嘴也有一席之地。
上海經濟發達,居民收入水平高,商務活動頻繁,對白酒的需求量大,尤其是在商務場合中,像茅臺、五糧液這樣的高端產品市場需求尤為旺盛。
此外,上海也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很多居民是從外地前來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對新事物接受度高,這使得即使是那些被老酒友批評的歪嘴,在上海也有不錯的銷量表現。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均衡的酒水市場,無論是白酒、黃酒、洋酒還是啤酒,在上海都有著穩定的表現,沒有哪一類特別突出,也沒有哪一類拖后腿。
除了茅臺和歪嘴之外,當地人也很喜歡另外四款白酒,每一種喝起來都很不錯。
一、七寶大曲
在七八十年代的老上海人心里,七寶大曲就是那個年代的“白酒頂流”。那時候喝酒就認它這一款,就像現在山西人喝白酒非汾酒不喝一樣,是真有感情的。
如果你現在問老一輩的上海人以前喝什么酒,他們印象最深的多半就是這款了。它是兼香型白酒,還拿過“上海優質白酒”的獎,在當時可是響當當的地方好酒,是不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二、熊貓牌 乙級大曲
這是由上海釀酒廠出品的一款白酒,在80年代特別火。和七寶大曲不同,熊貓牌乙級大曲更受一些體力勞動者、手藝人喜歡,因為它價格實在——一瓶只要一塊一毛錢。
口感上有點像高度數的二鍋頭,酒勁足,入口沖,下肚就像一道火線直往下躥,相當猛烈。那時候一天干完活兒,來一小口,疲勞好像真的能緩解不少,特別受歡迎。
三、國康1935
說到醬香型白酒,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茅臺。但其實,在茅臺之外,還有一款“黑馬”酒也特別值得一看,它就是來自茅臺鎮的——國康1935。
這款酒的釀造團隊可不簡單,其中最核心的人物是大師范應華,他以前在頂尖醬香酒廠里干了幾十年,是實打實的老一代釀酒專家。這款酒就是在他的把關下,用優質的糯高粱和小麥釀出來的,原料跟茅臺基本一個路子,產地、水質也都一脈相承。
這款酒走的是正宗的坤沙工藝路線,整個釀造過程要花上整整一年時間,不能急、不能趕。新酒出來后還得放在窖里“靜養”五年,讓酒體更柔和、更協調。最后的勾調環節更是講究,用的是10年以上的老酒,加上存放了5年的基酒,上百次反復調配,才有了最終這口好味道。
倒上一杯,酒體清澈透亮,醬香味非常沖鼻子,濃郁又正。細細一品,糧香、酒香混合在一起,層次感很明顯。入口綿柔順滑,雖然是高度數,卻不燒嗓子,反而很圓潤。焦香中還能喝出點果香,回味悠長,真是越喝越上頭。
說它是正宗老茅香風味一點都不夸張。幾百塊的價格,卻有著媲美大牌的品質,性價比真的太高了!
四、神仙大曲
別看老上海人錢包鼓,其實他們喝酒挺講究實際的,不一定是貴的就愛喝。那些價格親民、味道又不錯的白酒,反而更容易上桌,比如這款“神仙大曲”。
這是上海本地的老牌子,酒廠是1958年建的,主要做濃香型白酒。這款酒香味濃,入口順,喝起來有點甜,感覺挺柔和的,關鍵是價格實在,老百姓喝得起,也愛喝。在當年可是餐桌上的“常客”。現在確實是少見了,老一代老饕餮也依然喜歡,不光是為了情懷,也是為了支持本地的老廠家。
你還知道上海人平時愛喝啥酒?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一起交流交流!
咱們今天就先聊到這兒,喜歡這類內容的朋友記得點個關注,下期接著帶你了解更多精彩內容,不見不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